Wednesday, December 26, 2007

试论《悲惨世界》中善的可能性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里,雨果为了弘扬人道主义中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是可以作为解决一系列社会不平等现象和暴政问题的灵药,他根据了他那套文学创作中的对照原则[1],在书中创造了无数个体现了博爱,仁慈、宽恕和众生平等等善行的人物来对照邪恶,通过对这些人物性格鲜明的角色的描写——至善至圣者如米里哀主教(Bishop Myriel)、先恶后善者如冉阿让(Jean Valjean)和善恶不辨者如沙威(Javert)等人,雨果构筑了一个人类只要秉持实行人道主义中种种道德上的善行义举,就能实现把一个存在着种种不平等专制的“悲惨世界”改造成一个进步和谐的“完美世界”。可惜一世纪以来,文学评论有说雨果为了强调人道主义精神作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绝对性,不顾书中人物性格前后矛盾的考量,他或以塑造出过于理想化的善人和善行,或强硬安排了怪诞不自然的情节以宣染“善最终必战胜恶”的唯心人道主义观点。为了验清这些评论的客观性,以下是笔者尝试以社会论理学、宗教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去审度这些“善”在故事中的可能性和其特质。

一、宗教光环下的善——米里哀主教

米里哀主教,又称卞福汝主教,虽然只出现在故事的最早期,因为感化了主人公冉阿让,他所行的善却成为了整个《悲》故事中“善”体系的开瑞源头和契子。书中,雨果用了整整两券的篇幅来描绘卞福汝主教令人动容的圣贤形象。卞福汝主教虽然享有每年一万五千法郎的俸禄和优厚的各种津贴费,可是他把一千法郎留下作为生活费后,其余的钱财都用作损助穷人的义款去了;为了让医院可以救助和容纳更多的病人,他把分配到的气派主教府邸让出来充做了医院,而自己、妹妹与管家则搬到了毗邻的简陋原医院去住;他愿意彻夜不眠地抚慰没有其他神父愿意做给他做最后告解的死囚犯;他不如同其他主教般参与追名逐利,一生简衣陋食,却乐善好施;性情方面,他纵使遭到无神论者的特意匀难,也能保持和颜悦色,不亢不卑地应对。但是博爱、节俭、谦卑、仁慈和体恤的行径不是卞福汝主教最为人敬佩的地方。在强盗出没的偏远山区,他可以不顾安危地只身深入山区为居民服务,秉持的理由只是:“我在世上不是守护自己的生命,而是守护灵魂。”[2]另外,晚上他的居所也夜不闭户,以随时随地让有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寻求得到他的助佑。可以说,雨果让卞福汝主教这个人物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大智大勇,大仁大慈的完人形象。可是基于什么因由赋予了卞福汝主教这般完美的人格,书中其实并没有着墨,小说一开始只是简短叙述了卞福汝主教本是法袍贵族,年青时相貌出众,风流倜傥,二十岁前就成了婚,只因后来家族在法国大革命中遭到了催毁,被迫流亡他国,妻子更客死异乡。当他再次回到法国时已经成了教士。至于是否因为他感叹命运造化弄人所以才遁入宗教出世,雨果在这一点上语焉不详,态度也不置可否。而且纵然沿着这思路去猜测,这也不能解释成这是造就米里哀日后成为大行人道主义善行的卞福汝主教的原由。根据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原罪说,一个教徒能行善是因为在本体论[3]的意识上自省到与神安排的完美境界间的差距,人产生谦卑,尔后方能因信称义[4],以神为本地行善来完成救赎,期望能重回上帝的怀抱。宗教导人向善是不错,但是至于能不能成功地造就一个善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如果我们尝试从其他方面来探索卞福汝主教身上善的根本,其实从雨果对卞福汝主教作冥想遐思描写的字行间里可以看出,他有意赋于卞福汝主教一种超越宗教召唤下的善,试来看雨果这段描述:

“他身上体现我们时代所特有的一种个人哲学。这类个人哲学思想,往往在孤独者的头脑里萌发,扎根长大,在那里取代宗教。 ……指导这个人的是心灵,他的智慧是由心灵放射的光构成的。”[5]

也即是说,卞福汝主教行善的动机并不是单纯出于宗教意识上的召唤,可能更多是个人良知上的自觉性行为。如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我思,故我在”[6]曾经试图论证真理可以纯粹依靠人内在的理性思辨去取的而非依靠神学。同时,康德(Immanuel Kant)也坚信人的道德行为是产生于自律的意识:“我称这道德自发命令的原则,叫意志自律的原则”[7],“意志的“他律”是一切假的道德原则的来源”[8]
下来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卞福汝主教这个神圣的完人也纯粹就是雨果个人的唯心主义基础下的人道主义产品。一方面打着对伪古曲主义[9]宣战的浪漫主义旗帜,他是特意要创作出一个用来讽刺批判当时教会中大多数言行不一,道德败坏,伪善做作的教会人士;另一方面,他是要为《悲》故事中树立起一个人类自律良知能达到的道德最高标准以彰显出书中其他人物相对性的卑劣。至于现实中是否真有卞福汝主教这般神圣如上帝的人道主义完人,我想我们还是大多倾向于给于保留的态度。

二、寻求救赎的善——冉阿让

冉阿让,贯穿了全书情节的故事主人公。雨果写他本是一位树枝修剪工,为了给饥饿的外甥找食物充饥,在偷了一块面包后被捕入狱,但是因为不断越狱,被关了十九年后才得到释放。在狱中,他追思往事前提,虽然自省到偷窃的罪过,可是终归还是觉得是这个不公的社会和苛刑严典亏欠了他,并且决定出狱后向社会报复。出狱后,因为苦役犯的身份,他四处碰壁,可是他还是在唯一愿意接待他的卞福汝主教家里偷走了银餐具,在被警察抓获后,他被押回主教家里对质,这时卞福汝主教却以德报怨地为他开脱了偷窃罪名,还把家里最贵重的一对银烛台送与冉阿让,于是就出现了以下书中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达成一致性时最为澎湃的一段话:

“冉阿让,我的兄弟,您不再属于恶的一方,而属于善的一方了,我买下了您的灵魂;我把您的灵魂从邪恶的念头和沉沦的思想中赎出来,交给上帝了。”[10]

此后,冉阿让也真的遵循了主教的教诲,无论情境多险峻苛刻,他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努力向善,造福社会。于是我们看见本来是一名愤世妒恨的恶人因为受到仁爱的感化——他夜奔百里去投案只为了解救一位素味生平的尚马秋、跳海潜逃以兑现答应芳汀(Fantine)赎回小珂赛特(Cosette)的诺言、在街垒战中以德报怨放了沙威逃生及在巴黎凶险的下水道中九死一生地驮着马吕斯(Marius)逃过了追捕。雨果无疑在这里揭示了一个人能从人变成魔,后从魔转成人,再从人升华为天使的演示录。“一颗灵魂换一块面包,贫困卖出,社会买进。”[11],雨果通过冉阿让的前半生遭遇控诉了扭曲的社会机制和贫困是造成道德沦丧的主要原因,而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惟有依靠仁爱和宽恕等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冉阿让又从作恶变成行善的好人。只是我们不免要来检阅,冉阿让的这种转化,何以可能?冉阿让这种几乎可媲美卞福汝主教善的依据又是什么?首先,从冉阿让成长后拼命打工赚钱以扶助姐姐一家的情节来看,雨果是企图把冉阿让预设成一个知恩图报,天生有良知的人。可是良知未泯充其量也只是作为一个辅设前提以说服读者:因着本性回归,他有着被感化从善的可能性。这并未能成为他日后拼命行善的决定性要素。神学家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2]认为人生有三个“存在性忧虑”是无法用理性去消弭的:“一是对死亡和命运的忧虑,一是对空虚和无意义的忧虑,一是对内疚和罪责的忧虑。”[13]冉阿让出狱后孓然一生,姐姐一家已不知所踪,因为是前苦役犯,他也得不到社会人士的谅解,已年届44岁的他虽然自由了,天地虽大,可是也茫茫然不懂何去何从。人生的三个“存在性忧虑”霎时间同时向他心灵放动了猛烈的袭击。恰是在这刻卞福汝主教以毫无条件的仁爱震憾了他,使他在茫无去路的绝境中看到了人生的一个出口,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人生之充满空隙的、包含着虚无的存在,让人在根本上有一种绝对的依属感,即要依赖比自己更伟大的救赎形象。”[14],这句话在哲学思辩里本来是用来阐明宗教信仰对人来说何以可能的原因,恰好卞福汝主教就在此时此刻填充了冉阿让正渴求的“救赎形象”,所以卞福汝主教本身不自觉地反成了冉阿让的“宗教”。冉阿让从此行善与其说是为了换取上帝的救赎,倒不如说是为了报答卞福汝主教的仁爱。从冉阿让弥留之际吐出的牵挂,很明显雨果也是沿着这思路去解释冉阿让善的由来,因为冉阿让在人生最后一刻在意的最终审判不是来自上帝而是卞福汝主教:

“……我不知道把烛台送给我的那一位,在天上对我是否满意,我已经尽力而为了……”。[15]

纵然雨果对冉阿让的种种善行,透过了他那“文学艺术是焦聚物象的镜子”[16]的创作理论,赋予了无与匹伦的浪漫主义色彩,可是当冉阿让遇到卞福汝主教里这人本来就已是一无所有到已臻厌世的程度,当卞福汝主教赋与了他一个新生命后,此后他置生死于度外的行善行径,相对于卞福汝主教类似横空出世的神圣,冉阿让的善反而更令人信服。

三、律法注释下的善——沙威

沙威,一个在书中始终对冉阿让锲而不舍追捕的警察,一个信念中把法律看成信仰的人,一个善恶观念中没有灰色地带的人。也就是他最终投河自尽的处理,引来评论家最多的争议。沙威身世奇特,说他是出生在监狱里,父亲是苦役犯,母亲是个算命女郎。书中说他成长后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排除在外的人,至于为什么他会这么想,雨果却没有解释清楚,我想最合理的解释应是暗喻他因为母亲的失职,是由监狱局看管长大的小孩。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才会错认为被社会排除在外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攻击社会的人,一种是保护社会的人。也因为自觉出身低微,为了摆脱不光彩的“苦役犯的儿子”的身份,一面极度自卑一面自尊心又极强的他也就觉得惟有成为警察才能让主流社会重新接纳他。当了警察后,因为尽忠职守,精明能干,最后升迁成探长。但是因为父亲身分的关系,却有着对苦役犯特别鄙视的心理,而冉阿让这个苦役犯却曾在他手下屡次逃脱,就大大羞辱了他的自尊心了,所以故事中他才对冉阿让穷追不舍。雨果作品其中一个令人激赏的地方就是对每一个人物都设定了一个与人物性格相呼应的出身背景。沙威的出身设定尤其出色,正好完美诠释了这个人独特又复杂的精神面貌,因为纵观全书,这个人虽然令人讨厌,但并非坏人,可说他是好人,又并不尽然,呈现在这个人身上一部分是人类崇高的品格,可是从其身上挥发出来的却就是令人心寒齿冷的思想。雨果在书中用以下一段话大致概括了沙威令人错愕和迷惑的人格:

“沙威凶猛 ,但绝不卑鄙。 正直、坦率、诚实、自信、忠于职守,这些品质一旦误入歧途,就会变得丑恶,但即使丑恶,也不失其伟大;这些品质的庄严性是人类良知所特有的,因而能在丑恶中延续。”[17]

诚如雨果所说,沙威是误入思想的误区而不自知,又或他是知道却已身不由己。我们先来论说第一种情形,沙威在这情形下是以作为一名执法者而自豪的人,做为一个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他办案铁面无私,廉洁不阿,心理上他是完全认同了自己就是体现了法律、光明、正义和真理的正义者而行为上他也就是惩恶除奸和伸张正义的好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依据着法律来行善。遗憾的是也意昧着他纯粹是以社会即定的名分来划分是非善恶,于是在他以二元论划分的世界观念里,官员教会就是等同正直,妓女小偷则永远等同罪恶,两者绝不可能有任何错糅交杂的地方,所以当芳汀作为一名妓女在街上跟路人扭打时,在没有深究缘由之下,沙威认定过错全是在于芳汀而把她拘捕了。当马德兰招认自己就是前苦役犯冉阿让时,他无视冉阿让在海滨蒙特伊城的善行,坚决把他拘捕归案。要深切来理解沙威这种完全遵循立名为教观念的“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一种行为。我们不得不来浅谈一下骆玉明为“名教”所书的概念:

“人类必须建立规则以保证社会有序地运转,这是简单的事实。而“名教”正是通过确立各种身份名称、道德观念,要求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名称去实行其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起到了保证社会有序运转的作用。问题只是” “名”的世界确立以后,它被理解为就是真实世界本身,然而“名”与“实”并不等同,后者的运转并不按名的理念进行。”[18]

“通过建立概念来设定秩序的人相信他们所依据的是一种神圣原则,因而“名”理所当然体现了最高的真理,它可能被错误地背弃,其自身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是永远不会动摇的。”[19]

当时的法国社会自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社会动荡不安,各造势力都尽可能用种种机制在巩固自己的利益,恰好正是印证了上面关于“名教”的说法,腐败的政治力量把法律当成了高压统治和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教会打着伪善的旗帜实行递夺人性的教条,社会上实施着种种不合时宜的习俗,沙威的错误就是在于盲目地相信一切在“名教”以下的制度都是公正完美的真理,而没有醒悟其实当时的严刑苛典与国家社会制度已经偏离了理性的发展。

当然我们还是不禁有怀疑,以沙威的精明,办案多年的他绝不会察觉不到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而且倘若他是个愚忠的人,早在他上司告诫他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去捕抓冉阿让时,他就应该罢手了,而不会多年下来还紧咬着冉阿让不放。果然落了在这样的设想里,那就是之前提及的第二种情形了。也既是对于某些社会执法机制的不合理性沙威是了然的,可是他却选择了漠视。原因也只好回到“名教”的观念和沙威骨子里极其自卑的心理来寻求。沙威作为一个自认是体制以外的社会低层人士,社会以立名为教的方式给于了他警察这崇高的身分,对此,他是感激涕零的。在这一层次来理解,警察这工作其实就等同了他全部的人生意义,如果要求他执行有悖于他职守的行为,就等于是递夺了他整个人生的意义,也即是他“名”世界的崩溃,果真到了这地步,那他再也什么都不是了。意识到这可怕的后果,他也只有采取漠视事实的态度来自我欺骗了。若然真是这样,小说最后安排了沙威因为自身对于善恶的信念彻底被冉阿让瓦解后,万念俱灰下投河自尽,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处置,雨果遭到了各方的批评说是他为了执意要凸显“人道主义的善最终一定会毁灭非人道的恶”,而不顾人物性格前后不协调的考量安排了这一结局。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倾向于同意众评论家的观点,毕竟要一个性格如此坚毅的沙威,只因为自身的信念被否定后就仓促了结自己生命是作家过于主观性的设想。一个坚持了几十年如此信念的人,纵使错了,以沙威的聪明才智总会有找到苟延残喘下去的方法,况且在他几十年的执法生涯当中,所捕获的犯人也并不见得个个都是情有可原的,既然如此,他何以需要自惭到要去投河?如果真要安排沙威投河,雨果其实在这之前还需要作出更多的情节辅设。所以如果雨果是让沙威心灰意冷下辞去警察一职,从此隐居乡间,我想是比较接近真实的写法。

无论如何,我们也只好姑且把造成沙威可悲的下场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理解到当时“名教”背后真正的不道德目的,而错把恶当成了善来施行的结果。

四、以恶之名的善——德纳第

德纳第这书中的头号歹角曾几何时做过好事了?我想大家看了这标题都会茫然地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仔细验阅全书,答案其实是“有”的。
德纳第,原来是个粗通文墨,在一个小地方开黑店的客栈老板,打从他一开始登场,雨果就写他已经是一个已经坏到骨子里的人:

“……世间就有一种人像虾子一样,不停地退向黑暗,他们不思进取,只是回头看生活,阅历只是用来增加他们的扭曲形态,而且越变越坏,心肠越来越污黑丑恶…....”[20]

纵观全书,他向旅店投宿的客人巧立名目收费诈财、在死人堆中偷盗财物、虐待年幼的小珂赛特、跟匪帮勾结施行绑票勒索、伪造信件意图向社会热心人士诈财、为了金钱可以把亲生儿转让他人,这样一个等同于“罪恶”代名词的人何以可能体现了善的存在?乍看的确如此,可是我还是必须要指出,雨果其实给这个人物塑造了一个很值得令人玩味的因果行为,因为虽然他无恶不作,可是恰是总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所行的恶事往往竟然成了大大的善事。例如他本意是要盗取马吕斯父亲身上的财物,结果竟是无意间把一个彭迈西上士从死人堆里拉出来救活了;在巴黎城郊的下水道出口,德纳第打开铁门的本意是让驮着马吕斯的冉阿让出去成为代罪羔羊让警察抓住好助自己脱身,可是阴差阳错竟是成了让陷入绝境里的冉阿让和马吕斯的救星;在接近故事尾声的时候,他本打着去告发冉阿让是苦役犯的用意去找马吕斯,却在无意间让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正是他苦寻不获的救命恩人。结果是一桩桩恶行竟成了美事。那是否意味着世界是有一种善行是用恶行来完成的呢?要厘清这其中看似矛盾的思绪,我们必须用社会论理学来剖析善恶的本质,“道德上的善恶是一定社会主体依据特定道德目的,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所作的道德价值意义上的描述,判断与评价,它包括三个必备的基本地素:道德主体,道德现象,道德目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得出评价对象是善是恶的结论。”[21]
我们先来看德纳第在以上事件中的道德主体。彭迈西上士、冉阿让和马吕斯在这些事件中作为道德主体来说,在当时紧急的环境下正是需求着体现在德纳第身上的那些行为价值,所以相对意义来说是应对于德纳第的行为作出“善”的释义。而从道德现象来说,他们也都正是因为德纳第才捡回了性命或让马吕斯认识了事情的真相,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理解,德纳第向他们行了善行这一事实也是无可置疑的。关键也就是出于在道德目的这环节上,要辨清道德行为上善恶的混淆性,其实主要还是取决于客体的道德目的,“道德上善恶的分野也只有参照于一定的道德目的言才有可能,道德目的是衡量人性内容是善是恶的最根本的标准。”[22]德纳第很明显地在以上事件中其实并没有按着什么好心眼。纵然道德主体和道德现象都给于了他“善”的肯定性,可是道德目的这一环上是绝对给于否定的。这也验明了所谓阴差阳错下行的善虽然不同于伪善,可是也绝对不能为把它归类成真正的善。

可这就衍生出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来了,很明显地,雨果是要德纳第在他小说中作为他那“对照原则”下对比卞福汝主教的善,可是却又安排种种阴差阳错的善行来把德纳第的邪恶给淡化掉。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雨果宁可把不算是坏人的沙威弄死,但却给了德纳第一个不算坏的结局,故事结尾里说马吕斯念着他毕竟还是救过他父亲性命的人而给了他一笔不小的钱,条件是要他离开巴黎到纽约去。而他之后在纽约的命运,雨果是有廖廖几笔提及的:

“……德纳第这个失意的资产者道德沦丧是不可救药的。他从欧洲到美洲,还依然故我。同一个恶人打交道,好事往往办成坏事。德纳第用马吕斯这笔钱去贩卖黑奴了。”[23]

纽约在早年的西方历史确实是被视为流放欧洲罪犯的不毛之地,可是在1833年这年代背景来看,当时的美国已是从独立战争后建国起来52年的国家,纽约亦已是一个开埠达169年之久的一国之都,把德纳第这在法国反正已一无所有的恶人送到另一繁华都市,再给于他一笔财富,在理智上我们实在不能理解为是一种惩罚性行为。最决定性的,雨果也只是说这德纳第到了美国之后也只是继续干着坏事而不是有着什么悲惨的下场,这一安排,实在是有悖于雨果一直提倡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委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至于雨果是不是基于相信“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观念或创作上已尝试向自然主义[24]靠拢来诠释德纳第这非典形的结局,因为不属于本论文讨论范畴,在这里也就不深究了。

从以上对几个《悲》一书中的主要人物的论述来看,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创作的《悲》,确实洋溢着种种泛滥的善,它们其中又可以被类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有其回异意义,再细分下去其实还有爱波妮(Eponine)因爱成善和小伽弗洛什(Gavroche)以义称善的例子,不容否认的是,这些“善”或多或少都拖着雨果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子。但是重点是,沉沦人间里,善恶在轮回。不能认清善的本质,意义和其产生的可能性,我们很可能不自觉地就会掉进如沙威一般善恶不分的“悲惨世界”中,自此在善恶不辨中迷失了自己。


脚注:
[1]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认为万物处于一种复合的状态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所以文学创作里不应该完全把丑恶的东西摒弃在外。惟有用负面价值来拱托正面价值,才能彰显正面价值的可贵性。
[2] 雨果:《悲惨世界》——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3] 研究诸存在者何以存在的问题的学问。
[4] 基督教用语。广义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
[5] 雨果:《悲惨世界》——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38页
[6] 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166页
[7] 康德,苗力田译:《道德行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5页
[8] 康德,苗力田译:《道德行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9页
[9] 十九世纪时对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一种仿效文学创作主义,风格要求整齐、严谨、均称和规则相对比。
[10] 雨果:《悲惨世界》——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70页
[11] 雨果:《悲惨世界》——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124页
[12]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著名神学家,美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原籍德国。
[13] 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130页
[14] 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134页
[15] (法)雨果,李玉民译,《悲惨世界》(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第1440页
[16]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阐述文学不应该只是一面真实反映自然事物的镜子,文学也应该象一面焦聚映象的镜子;以作家的主观世界,塑造典型,也反映客观世界。

[17] 雨果:《悲惨世界》——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191页
[18] 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30页
[19] 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29页
[20] 雨果,《悲惨世界》——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103页
[21] 杨仕奎,《人性与道德善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十一卷第一期,2005年1月
[22] 杨仕奎,《人性与道德善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十一卷第一期,2005年1月
[23] (法)雨果,李玉民译,《悲惨世界》(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第1430页
[24] 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主张文学创作中安生活本来的面目去反映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和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

参考文献:

(1) (法)雨果,李玉民译,《悲惨世界》(上)(中)(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2) 柳鸣九等著,《雨果创作评论集》:漓江出版社出版,1983
(3) 江伙生 肖厚德著,《法国小说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4) 雨果,柳鸣九译,《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5) 杨仕奎,《人性与道德善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十一卷第一期,2005年1月
(6) 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德)康德,苗力田译,《道德行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8) 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 朱维,《雨果的宗教观发展历程和其特点》:山西广播大学学报,第1期,2006年1月
(10)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Saturday, November 17, 2007

约定

“倾刻的醒觉让我有了一种宛如江南错失了它最后一场春雨的失落。”

梦中的你穿着一身素装从瑞坐的姿态站起来后带着盈盈笑意徐徐向我走来。室里有光,白皑奇导的光透过每一个我能想象与不能想象的轨迹如潮水般涌向我们驻立的空间。瑞详着遂渐趋近的你,我只能不知所措的杆在原地,你那眉,那目,那少年时总勾勒着几分掘强的唇就这样越过千山万水的思念来到我的眼前。可是凝视着我们肌肤上犹如水蛇般流动的光,我知道这只会是个梦,倾刻的醒觉让我有了一种宛如江南错失了它最后一场春雨的失落。流光续继如生命般晃动,我一阵错觉,恍惚纠结着我们彼此生命那段时期的光就这样又活了过来。半明半昧的光,让我可以看见荡漾在你美丽的瞳仁中一如当年我窝在你寝室中听你说着孩子气约定时的笑意,那些我们一起咯咯地笑过了一季惨绿的笑意,是直到我生命燃烧至最后一寸灰烬也仍然俳回的幽魂。你张合着唇,期期勤勤地向我叙述些什么,我心里蓦地往下一沉,因为纵使我再如何努力,耳际旁就是听不见任何一丝嗡动的声音,望着眼前仍然喋喋不休的你,我越发急了,象溺水的人要抓住些什么,可偏就是捞不到一根纵使是个错觉的稻草。当慌乱的思绪随着时间沉淀起来,慢慢地我却了然了过来,于是我就只静静地看着伫立在眼前的你自顾自地说着我听不见的话语。终于,你不再发一言,嫣然一笑后拧过头去径自往光处走去。我知道你要走了,如同当年的样子,当我回过神来,你以走得好远的姿势,流落到了我再也去不了的地方。可我还是杆在那里,一点也没表示出来要让你留下的意思,我一直坚信我们的生命里彼此错漏了些什么,这样看来,原来从我们生命里错漏出去的只是一双当时没有伸出去把你抓紧的手吧?已无所谓了,当我终于站在时间的背面缓缓验视我们那段青涩的感情,谁又能抓住了谁呢?在那个什么都看不真切的年月里,天空以一种蓝得令人心疼的颜色存在着,阳光温柔地落在总是咯咯笑着的女孩子们的蓝裙白衣上,随风扬起,叙述着一种美丽的专横,于是我们永远以为时间以一种凝固的恣态存在着,于是在那个年纪里,我们天真地总以为生命中永远可以无止尽地等一个人,或着让一个人等着;我们总以为未来未必来或是遥远得仿如我们生命地平线尽头上空一颗永远看不真切的星星,于是我们笑着闹着,跌跌撞撞踩着一种被称为年华的碎片往幢幢光影处戏闹着前行,只是那时我们都不知道是要往何处去,其实也没有人在意结局是什么,我们只管象一阵风往前奔,或只能随着风往前奔去,因为是风,想要抓住些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多少年后,回忆起来,那其实只是一股缓慢流动着的哀伤,而我的忧伤是年华沉淀下来那年窝在你小房中的光影。

这样也好,象所有的故事一样,尘埃落下来,结局就是这样了,那个你,也不在了,谁也没有在等谁,这样很好,零落成泥辗成灰,时间按约定打开了它的秘密,说故事的人惨然地把故事书阖上了。
只是在那一刹那,有一种稍纵既逝的心痛,那感觉,就象抓不住一颗冉冉飘飞的气球。

我在寒冷的早晨醒过来。冰冷的空气中也仿佛结了一层冰寒的霜。
透过我床沿大幅明净的窗户玻璃往外看,远处拔天而起的,是还没封顶的世贸中心摩天楼,只是在周遭萎矮的建筑簇拥下的身影,它是显得那么地苍白,就象是一个注定拥抱着整个城市孤独的女子,只能独自忧伤着。

我轻轻挪过沉甸的绵被,双手撑着垫褥面,艰难地拖动身子往后靠向床头的背靠。

我轻呵出一口气,原来,都已经这些年了。

于是冥冥偷换中的时空,一名男子在一个在异国城市醒来的清晨里,与余下的生命作了这样一个约定:
如果真有下辈子,
我会爱你。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简.爱》/Jane Eyre

在这个各种奇情诡异,曲折离奇故事泛滥的年代。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简.爱》不能说是一本好看的小说。小说故事以女主人公Jane Eyre自传式的传记展开,描叙了一个平民女子从儿时成长至成年完婚的经历,小说写的细腻但嫌平辅直叙,其中偶有曲折,可是流于匠气,难掩其故事性的薄弱,也就是其中我觉得精采小说中应该具备的神来之笔和震憾人性的剧情《简.爱》中都一一匮缺。所以如果让现今的读者来看《简.爱》这本书的话,我想思考的重点应该是为什么这样一本情节并不特出的小说能够成为西方文学中的不朽经典?

象许多经典作品一样,要发掘《简.爱》之所以被奉为经典的原因,我想必须把它放在它被创作出来的年代中检阅。小说成书时间是1847年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个年代,英国社会仍是一个崇尚男尊女卑、社会阶级观念宠辱分明、神权巍然和教条森严的年代。这本小说当时出版后能收普罗大众欢迎,跟小说中尝试以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衝击以上种种不合理和一些伪善的习俗规条脱不了关系,通过书中女主人公Jane Eyre对现实批判的勇气和敢于捍卫自身女姓尊严的种种行径,我相信当时的女姓读者都会感到她们压抑的心灵在阅读Jane Eyre小说时都得到了释放。至于喜爱这本小说的男读者,则应会讶异竟有女姓作家能用优美异常的文字垣荡荡地写出一名女姓的真实感情而感到惊艳不已。阅读《简.爱》,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本小说被赋予了女姓主义小说的名号。当书中女主人公大胆垣率地对男主人公Rochester先生表白感情时,其中的句子就赤裸裸地陈述了她对两性之间应有的平等主义观点:

…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说话,就象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当然以上这句对生命本质有着正确认知精神的话在今天听起来可能平平无奇,也理所当然。可是我们必须理解的是这句话在160年前的封建社会由一位无貌无财无势的文弱女子说来,就是近乎惊世骇俗的事情了。但是我猜想作者Charlotte Bronte在矢笔书写这本大作时其实可能也并没有考虑要刻意在其书内高举女性主义旗帜的运动,充其量她只是作为一名忠于自身感情的写作人,真诚地记录了作为一名女性内心世界的感想。纵观全书作者描写Jane Eyre对于Rochester先生想爱又不敢爱的心理独白,不难发觉其中并没有围绕大条道理展开,有的就只是一名小女子初次接触到爱情时的那种憧憬和忐忑。至于这本书象一块石头投出去后在社会上女权意识觉醒运动所激起的千层浪。恐怕也是在她意料之处的结果。

但是我认为小说中最令人激赏的是在那个神权至上的社会风貌中,Charlotte Bronte竟然敢将人文主义置于神权之上来质疑思辩当时教会中种种藐视人性的教义条规,所以当Jane Eyre担任神父的表哥St.John Rivers要求Jane Eyre如果跟随他往印度传教的话就必须嫁给他时,就算在高举着神权大纛的要求前,Jane Eyre依然觉得要忠实于自己的感情才是正确的选择而断然拒绝了其表哥无理的要求。在这里,我想Charlotte Bront尝试向读者传递一个发聋振聩的讯息——如果有悖于道德人性,就算是在打着神圣旗帜下的习俗教条,我们都应该要有质疑和拒绝的勇气。

在《简.爱》第二版中,Charlotte Bront在其序中的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书中这一部份的精神:

…“习俗不等于道德,伪善不等于宗教,抨击前者不等于谴责后者。”…

如果撇开以上种种书中宣扬的人文和现代精神不谈,Charlotte Bronte 将自身的经历高度融合进小说故事的浓郁写实手法,无疑是其中一个促使小说成功的原因。逼真细腻的景观、角色和事物描写使得小说更有感染力,这种写实魅力进而潜意识地让读者更能接受作者在书中的看法和观点。参考作者Charlotte Bronte的成长阅历,我们可以肯定《简.爱》一书中甚多的情节和人物构造灵感都是来自作者自身真实的人生阅历——其中就包括了母亲早丧、幼时被送进神职人员办的慈善学校就读、成长后成为大户人家的家庭教师等等情节。所以不难理解这是书中描写女主人公在Lowood 慈善学校就读和成为家庭教师的情节特别细腻真实的原因。书中众多人物也看得出带多半着无数在现实生活中影响Charlotte Bronte至深的人物影子,例如,我们几乎可以把Edward Rochester和被Charlotte Bronte在现实生活中所迷恋的埃热老师之间划上等号。基于这层因素,我认为书中被塑造得最神采奕然的人物其实是少年夭折的Helen Burns。Helen Burns这小女孩在《简.爱》中是个极为值得玩味的人物,这小故娘年纪轻轻,却有着与年纪不相符的睿智思想。作为Jane Eyre幼时在Lowood 慈善学校里的同学兼好友,她虽然在书中所占篇幅极短,可是却是起着操纵着整本书精神导向的人物,也就是在其身上,本来愤世妒恨的Jane Eyre学会了以宽容去包容仇恨的胸襟,后文Jane Eyre才得以把用宽恕来化解仇恨的现代人文精神宣扬出来。而且显而易见地,Helen Burns这小女孩其实就是Charlotte Bront幼时在神职人员寄宿学校染病去世姐姐的化身。但是按照弗洛依德的理论来作心理分析,我觉得Helen Burns其实也就是Charlotte Bront自身人格的其中一个心理投射。Charlotte Bront作为一个已从那时代思想配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女姓,可能她也自觉自己已经走在时代的太前面,当她发觉前方再也没有人为她引路时,或多或少她心理也可能感到一丁点的不安和迷惑吧。如果Jane Eyre在书中是她自身心理的一个投射,我认为很大程度上,Helen Burns其实就是一个其内心渴望出现的心灵导师,扮演着巩固坚定自身信念方向的灯塔。也只有这样,一个走在时代太前瑞的人,才能取得一个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如果说Helen Burns就是Charlotte Bront另外一个分烈人格拟人化的体现也不为过。

书内文字无疑应用的非常优美动人,不少描摹内心情感变化,心境转移的情节都用意识流叙述得逼肖贴切。例如,象以下一段我尤为欣赏的文字:

“…你以为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象平静的流水一般消逝,就象你的青春直到现在都在平静地悄悄地流走一样。你闭着眼睛,捂着耳朵,随着水流漂浮而去,既没看见不远处河床上耸立着的块块礁石,也没看见礁石脚下翻腾汹涌的阵阵涛声。可是我告诉你——你应该记住我的话——总有一天你会来到河道中一个布满巉岩的隘口,在那儿,原来浑然一体的生命之流会四分五裂,碎成漩涡和骚动,泡沫和喧哗。你不是在岩的尖角上撞得粉碎,就是给哪个巨浪卷起,裹挟到一条较为平静的河流中——就象我现在这样。”

一位在160年前生活在英格兰北部约郡这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女子竟能写出如此高文学价值的文字,委实可敬可叹。无论如何,随着时序更迭,现代文明和女权精神经过160年后的持续发展,《简.爱》这本在它那个时代燃起万丈智慧烈焰的火炬虽然已暗淡下来,可是其光华早已升华成万古长空中一颗仍然熠熠照耀一方文学天空的星星。孤寂但令人仰视。

其它趣味性的对比

读完《简.爱》全书,其实我还有一个趣味性的发现,如果拿它与金庸的《神鵰侠侣》来对照,我们会惊奇地发觉两者间竟有颇多雷同的情节,现将其胪列其下以供对比:

1.《简》: Jane Eyre父母双亡,是个孤儿。
  《神》:杨过是遗腹子,更幼年丧母。

2.《简》:Jane Eyre小时在寄养的家庭饱受表哥表妹的欺凌。
  《神》:杨过小时被郭靖夫妇收留期间受大小武和郭芙的欺凌。

3. 《简》:Jane Eyre后因与家庭成员矛盾日深,被Mrs Reed送去Lowood教会学校学习。
  《神》:杨过被认为顽劣不灵,郭靖无奈把杨过送上终南山重阳宫学艺。

4. 《简》:小Jane Eyre在Lowood教会学校被学校财务总管Brocklehurst先生诬蔑和恶意针对。
  《神》:小杨过为师父赵志敬所不喜和虐待。

5. 《简》:跟小Jane Eyre最要好的Helen Burns病故。
《神》:对小杨过极为疼爱的孙婆婆被击身亡。

6 《简》:Lowood教会学校领导班底被更换,Brocklehurst大权旁落。Jane Eyre被贤明的女校长Miss Temple悉心教导。
《神》:杨过反出全真教,得遇明师小龙女。

7. 《简》:最敬爱的Miss Temple离校嫁人后,Jane Eyre再也无心待在她成长的Lowood学校,后出走至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
《神》:小龙女潸然离开古墓后,杨过也跟着步出从小长大的古墓寻找小龙女。

8. 《简》:Jane Eyre爱上比她年长很多的 Edward Rochester.
《神》:杨过爱上比他年长很多的小龙女。

9. 《简》:Edward Rochester在庄园大火中意外先去左臂。
《神》:杨过被郭芙砍断一臂。

10. 《简》:Jane Eyre 性格刚烈,我行我素,极度藐视社会上种种不合理教条习俗,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人。
《神》:杨过娶自己的师父为妻,对世间世俗教条不屑一顾。后更有“西狂”一封号。

11. 《简》:Jane Eyre得知Edward Rochester的下落后,离开要求与他结婚和到印度传教的表哥。
《神》:跟杨过重逢后,小龙女立马舍正在跟她举行婚礼的公孙止而去。

12. 《简》:Jane Eyre出走数年后才寻回Edward Rochester先生与他结合。
  《神》:小龙女跳崖16年后终和杨过重逢并厮守在一起。

以上两书之间种种雷同的情节是否只是恰属巧合,实在无从稽考。


P/S:汗颜呀!我竟连课堂习作也传上来了,不过大家体谅一下,再不放点东西,这里要长草了!

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自行车消失事件

“警察先生,我丢了一部别人偷来卖我的自行车,你替我找找好不好?”

时间是下午四时左右,天色因为刚下了一场雨而显得昏沉,正如我此刻的心情。

我打量着眼前还搁着几辆自行车的车棚,目光几趟来回巡睃后,终于不甘心地确认,一小时前我停放在这里的自行车消失了,以一种没有徵兆的告别方式。

我怔怔地杵在那里想,这也太匪矣所思了吧,算算时间,我只离开了大约一小时左右,而且清楚地记得把车停放好后,我可是慎重地把自行车的前轮用链锁缠绑在栏杆上的,加上这车棚的地点还是在人来人往的复旦学院前的道路旁。这种环境底下自行车也还能被偷去,小偷也太神了吧!

唉!如果我是诗人,我想我可能会吟上一段:“脚车已随贼人去,此地空余一车棚,脚车一去不复返,万千车海找不回!”但是到了此刻,我终于肯定我没有成为诗人的潜质,因为当我意识到是怎么一回事之后,第一时间从我心里冒出来的一句话就是:“我操!中彩票又不见那么准!”

之前虽已被告知中国大学里自行车被盗事件猖獗,学生丢车是常有的事情,大学里也早已约定俗成了一条自然定律:一个大学生要是四年本科念下来,不丢三四辆车的话,那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一位中国大学生如果告诉你他上大学至今已经丢了三四辆车,那你大可以恭喜他了!因为他肯定就是离毕业已不远的大四学生!令人气结,可是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可是买车不到两个星期,我就成了校园偷车事件统计数字中的一员,心想那也太倒霉了吧!之后上大学校园的BBS查了查,才知道,校园里其实有几个著名的丢车黑区,有学生还以此为据,绘制出了校园丢车黑区图贴在BBS上。现胪列下名单以让大学友人当心:四教、五教、南区寝室楼下、本部书院车棚以及文科图书馆前都是“重灾区”,而且晚上尤其危险,有多人在晚上自习完从课室或图书馆出来后,就是落得一个得靠双腿走回家的下场!可见这世界是公平的,当学生在勤奋学习时,小偷也得努力工作!而且我怀疑小偷们大概也有一张对照学校课程表编排成的工作时间表,不是危言耸听,不然他们每次干案时间为什么总能算得那么准!总在受害者下课之后才发觉车不见了。曾在四川某大学就读过的朋友还告诉我,现在的小偷已经专业到接受网上订购服务呢。据她所说,只要有人在大学上的BBS贴上求购某种类型自行车的启事,隔几天后,小偷就会给你把车弄来卖你了。

令人沮丧的是,其实在整个校园里也没有所谓的安全区,每个地点总有一些不幸的学生或老师会丢失爱车!据闻一名老师丢车的地点就是在校园保卫室旁呢!想要保爱车不失,经我仔细观察思虑一番后,基本上觉得只有靠四样事物:其一,把车停在有校园保安巡察看管和人来人往的地方,小偷心虚,人流多的地方要下手总有点顾忌。其二,锁上超过一把质量好的锁,别误会这样做的话就能万无一失,劝你用上超过一把锁的原因只是希望这样能让懒惰的贼人觉得要花上多两秒的时间来打开你的锁觉得费事而另谋他车!其三,别买新车,去弄辆破车吧。最好是车破得象那种已经沉在大海里几十年后被打捞上来再淋上气油烧上一回的烂车!可是,根据案例呀!多破旧的车其实也是有可能被偷的。其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哪就是运气!所以平时祈祷多一点吧!

要是车真丢了的话,怎么办? hmmmm….咳……我很不荣幸地以过来人的事份来建议你可以先参考以下的意见:

一,镇定。先别急,先在附近找一找吧,校园里车海茫茫,有的时候,匆匆忙忙赶课的时候,把车随便停放后忘记放在那里也是有的,我有个迷糊的友人惊动了整个停车场的保安替她找车后,隔天才发觉原来是记错了停车的地方,车后来完好无恙地被发觉仍然停在她曾去买食物的店前。还有,校园的保安也会因为你乱停车而之后替你把车移去别处的。所以,车不见了后,先别慌,在停车场仔细再找一找吧。但是要是真的肯定车被偷了的话,如果时间才过不久,先别放弃,在校园里各地方也再找找,因为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名老师发现车被窈后,他也真对他的车锁有信心,觉得以他车锁的高质量,小偷应该一时三刻还打不开他的锁,于是他马上借了另一辆车在校园里到处搜寻,结果真被他在校园内某处偏僻的垃圾场找到他的车,根据判断,应该是小偷偷了车后弄不开车锁,盘算着把车藏在垃圾场待夜里再翻墙弄出校外的。

二,报案。如果车是在校外被偷,得去校外的派出所报案。如果车是在校园内被偷,你可以到校园内的复旦派出所报案。但是听闻报案时你必须携带你的购物凭证、“上海市自行车上牌凭证”及个人证件!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一看这名单,立马会打消了报案的念头,个人证件还好,可是大多数人的自行车其实都是没有注册的无牌车,既然交通局记录上查无此车!何来丢失之理?而且车真要找回来了,如何证明是你的?购物凭证?哈哈,这更搞笑,要是我还留有购车凭证,我想公安第一时间抓起来的人反而是我,嘿嘿,因为当初我买的也是来路不明的二手车,这些车,说白了,九成九都是从别处被偷来卖你的贼赃车。所以难道要我对公安说:警察先生,我丢了一部别人偷来卖我的自行车,你替我找找好不好?

三,认命吧!车都被偷了,你还能怎样?这十三忆人口的社会上天天血腥罪案巨贪重案一大箩等着公安去办,国家三农问题迫切待解决,胡X涛也不是你的叔叔或什么人的?凭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局得浪费宝贵的警力来替你查这丢车的蒜皮小案?还是象我一样认命好了!丢车以后,直接叫室友把我载送到黑车贩子的老巢,银货两讫后,跳上你的新一代铁马,明日又天涯。

诚然,也有人会指责学生不应该买二手车,市场有供求,势必促使偷车案子什日趋严重!遗憾的是,谈个人的道德操守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统计数字,根据调查所得,有38.6%的同学刚买新车不久车就丢了,33.8%同学的爱车还是七八成新的时候就被窃了。在云顶赌场赌大小,近二分之一的赢面率我也已经输得落荒而逃,现在你还要我期望在少于三分之一机率不丢车子的风险下去支持道德教育吗?老兄,我希望你明白道德教育指数也是需要我们钱包里的涨缩指数来支撑的,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花的还是父母的血汗钱,凭什么你个人的气节操守要你家里的经济来支撑?当然,对于车被偷后依然坚持立场买新车的人,我还是打从心底里面尊重他们的!一个崇高的社会中永远需要一些在暴风雨中依然选择挑灯前行的人,我们衷心地感激他们的新车把贼人的视线从我们的车子转移开去了!因此没有把车子弄丢的万千学子都应该永远记住他们伟大的牺牲!

P/S:要买便宜合法二手车的同学,应该留意公安局把被偷车子起回后再倒卖给公众的消息,听说一辆才卖RMB50元,不过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而且一下就被抢光了。

Sunday, August 26, 2007

So, this is good bye

So, this is good bye.

该收拾的都收拾了,该丢的也丢了。 数年的汲汲营營營,原来只能塞满四个大纸箱,汗留狭背地和被我拉来当苦力的友人把四个纸箱连拖带推地弄进Tanjong Pagar火车站的寄运部门后,瞄了眼,哟,几年的生活也不过是可以浓缩成四个纸箱的杂物。突发感触,如果生活可以用纸箱来计算,人的一生到底可以装满几个纸箱?纸箱越多,是表示人生越成功还是越失败?还有,那些装不进去的眼神与背影,又该当作如何计算?

知道我要走的友人总在问我,为什么要走?为什么又是上海?
A:因为上海有张爱玲
B:因为上海有许文强
C:因为上海多美女
D:因为上海有小笼包
E:因为上海有杜月笙
F:…………………

答案可以是n个英文字母,我想,问题的重点或许不是应不应走的问题,而是………再不走,可能永远就走不了了。
这里看似一切都好,是的,其实真的很好,沿着钟摆的轨迹行走,滴答滴答,一切都会很好,时钟会准时在十二时报时,布谷鸟按约定弹出鸣叫。守着规矩,终能月圆花好,可,也就是这么一个明月了。

我一直选择相信,如果让《堕落天使》里的黎明再选择一次,他依然会中枪倒下。
“人是不应该从事自己不适合的事情的。”王家卫一直借他的口中孜孜说着这个道理,
黎明心里明白,可是没听进去,所以死得其所。
呵呵,反正枪声听起来也很美,不是吗?

Anyway, this is good bye to Singapore.

P/S:中国互联网要上blogspot.com听说很困难,果真如此,我的blog将会搬家了。至于将会搬去那,心里也没主意,心想到了中国后,再看吧。MSN space 虽然世界通行,不过它的介面实在不讨喜。不过如果暂时找不到适合的网站,还是会暂时用用msn space吧,所以,还有兴趣看我文章的朋友,如见我的blogspot不见更新,可以去检查我的msn space: http://oceanblue2000.spaces.live.com/ 好知道我的blog到底死去那里了。

Wednesday, August 08, 2007

记一座城

有一座城
上帝在这里行使西奈山的箴言:“除了我以外,你们不可有别的神!”
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最后一致裁定,这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谎言
于是人们穿载上交换来的翅膀 以飞扬的姿势滑翔成天使
当孩子偶然瞥见 诞生于欢腾的阳光下 地表上嚅嗫爬行的阴影
智者出来安抚:
“不要紧的,孩子
只要我们飞得够高,没有人会发觉 云层底下哪些微不足道的卑微。”
若干年后,笃信达尔文的学者
在仿似阿斯兰大的遗迹中发掘出
一截截 远古人类的舌头化石

有一座城
阿曼尼SK2在大太阳的夜里复活成择人而噬的兽
鲜血淋漓,扑倒哀号的人 却神奇地在行人络绎的大道上
腾身翻起 优雅地点起一根烟
看,你们连点一根烟抽的荣耀也没有
围观的人群 爆出连声赞叹
异议者摇头奔离
结果 被众人掀翻在地
烹之 食之
饥饿的人们,仍孜孜称颂着兽的传奇

记一座城
当伟大的战役 已吹响了号角
我被赋于以鲜血簇拥成的锃亮 加入荣耀的行列
在劈裂第一千名敌人的盔甲后
我从濒死的瞳孔中 映见了我过早夭折的死亡
卸甲 赶在黑夜把我骨髓中的磷光浸蚀成永夜前
将自身砍杀 尸骸弃抛下海
尔后,海边的人们会流传着 仅以一点磷光
无名尸骸随着水流微笑着向远方漂去的故事

Sunday, June 17, 2007

杀迷藏(Zodiac)恶搞版

床疑举低李 前是头头白 明地望思静 月上明故夜 光霜月乡思
阿方冠应大 贝肯芳磊家 欠不要访很 我见打英无 糖了我九聊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Zodioc, 我在这里郑重地告诉大家,以上我所刊登的密码,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但是如果十天之内还没有人能破释,很遗憾地,二个星期后我将会掐死一对我在Orchard Rd上随机遇到正在偷情的蚂蚁;二十天内还没有人能破释的话,我将会把铁达尼号炸沉;三十天内还没有人破释的话,我将会把美国总统肯尼迪刺杀。

注意,我的名号不是拼错了,真的是Zodi'o't 而不是Zodi'a'c。看了电影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变态连环杀手Zodiac这名号是来自当年父亲留下给我的名表品牌,可是我父亲这枚手表原来是当年他到中国旅游时,在上海襄阳市场被骗买下的一假表。

P/S:
1.) Zodiac官方网页。

Sunday, June 03, 2007

毛尖在新讲座

“曹雪芹不是想象力丰富才写出贾府中污秽不堪的人欲横流,摩西不是闲得发慌才上西奈山领十戒的”

一个月前,当知道上海作家毛尖在五月二十六号会在新达城二楼会议厅有一个讲座。心里窃喜,因为在新加坡,海外中文作家的讲座快要办得象必须历经76年才看得到一次的哈雷慧星一样地稀罕了,可是乍看讲座题目是蛮严肃的《中国人的情爱政治》,心里着实有点打退堂鼓。必须承认我是个彻底的次文化拥护者,如果你叫我投选十大好书,小畑健和大场东的《Death note》肯定排在余华的《兄弟》上面。对于过于学术性和政治沾上边的事物通常我都不大感兴趣,而且《中国人的情爱政治》听起来还是如此大块头的题目。可是实在喜欢毛尖每周在早报上文字叙事随意率性,读起来却趣味盎然的的专栏。再三踌躇后,还是去了。而且还是跷班去的。(嘘……别声张!)

45分钟里,毛尖引用但丁(Dante Alighieri)《神曲》(La Divina Commedia)里的七宗罪概括了现代中国新一代人的情爱观念。论述中旁征博引了不少近年来中国社会里引人注目的要闻逸事、网络上有趣的顺口溜和亲身的一些经历作为论点和佐证。纵观整个讲座内容,虽然用了中世纪文学诗歌巨著中的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饕餮与淫欲作为骨架,也纯粹是作为一种讲座形式上炫目的点睛式包装,这跟金庸套引佛教经典中的天龙八部众来创作描写贪嗔痴怨爱众生相的《天龙八部》里的用意同出一辙,美中不足的是,虽然听毛尖有系统性地娓娓道来构筑在每一宗“罪”下的当代中国情爱事件,但是七宗罪这标题未免野心过大,有少量的引证免不了有点牵强附会,难掩斧凿之痕,但勉强说来,还可以掰得过去,所以总体来说,“七宗罪”还是个可以令人接受的创意构架。且不论学术性,但听毛尖把题目下的事件佐证一一道来,没有令人听了脑神经发痛的名词术语或诡玄的型而上学主义论词。中国种种有趣荒缪但却是真实发生着的光怪陆离情爱事件被毛尖说得灵巧生动,完全符合其专栏中的毛式风格。

来到讲座后段的听众提问交流时间,经过开始几个温和的提问过后,后方的麦克风站来了一位身形骄小,样貌清纯的年青女孩,料想不到的是,该位样貌清纯的少女,开嗓发言后竟然语出惊人,听这小姑娘用着有点压抑的声调缓缓说来后,竟是指责台面上的毛尖所持的只是片面的说词并坚决否认毛尖所说对比旧社会中中国新一代开放的情爱观念现象,听众应该是并没料想有人会作出如此强烈的否定式提问,会场里的气氛顿时如平静的湖面上被击下一道惊雷,空气中彷佛都可以嗅出听众们浓浓的惊诧。当然这种情节换成在武打片里,也就是如正在办周年庆典招待宾客的武馆突然跑来一前来踢馆拆台的!毛尖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指责,也显得愕然。可能是并没有心理准备听众会有这种抗议提问,毛尖看似陷入该如何纠正厘清女孩指责的苦苦思索中,一时之间倒似是杵在台上说不出话来,场面因此一度陷入尴尬的沉默当中。最可怜的是主持人嬿青,慌得赶忙发言打圆场,可是看来该名女孩并不卖账,虽然不断地说着对不起,可是女孩还是继续带着愤慨的语气指责毛尖所说的东西都是不尽不实,只差没有声泪俱下地说出毛尖所言是妖言惑众,试图在丑化中国人在感情世界里高尚的情操,今天来新是贩卖中国小报低俗趣味的文化卖国贼。

之后终于回过神来后的毛尖虽然试图委婉地指出女孩是误读了她所要传达的讯息主题。可是该名已陷入情绪化的女孩看来对于毛尖的任何解释已经不能入耳,在从发言的麦克风位置上卸下来后不等讲座正式完结已经愤然推门而出了。苦了台上的嬿青只好又当没事人一样,勉力镇定地把讲座焦点拉回其他听众的提问上。

对于该名自称来自中国在本地当小学教师女孩的指责,并不是说因为我是喜爱毛尖的读者而想帮着毛尖说话。但是我想女孩的指责应该是误解了毛尖的论点内容,由始至终,毛尖在讲座中并没有告诉大家,现代中国人都是如所举例子中的拜金女、豪放不贞女、养二奶二爷的财主商贾和无耻公开徵求处女的暴富老头。毛尖列举这些事件例子的用意只是想向听众揭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对比六十年代旧中国社会,现代中国社会中种种大胆开放的男女情爱现象(或性观念?),谈话中,她试图让大众了解现代男女道德观上在金钱卦帅,权政为重的新时代潮流冲击下,抒情在中国越来越困难了的论点(听好喔,毛尖只是说越来越难而不是说已经没有抒情的时代。)。总得来说,也就是要反映中国年青一代在两性道德观念上所作的取舍趋向已经偏离诗礼传家的道德观念越来越远。对于小学教师指责毛尖所引述的例子是不能代表普罗大众的孤立事件时,我其实感到不以为然,因为孤立或不孤立的例子并不是毛尖要讨论的重点,重点是毛尖引用这些例证是要证明这些三十年前不会或不敢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乱象已经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社会上冒出头来,而且随着时代推进,已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诚然,一名发言的听众说得对,这种趋势并不止于现今的中国,但是因为是情感上最为亲近的中文世界,所以难免不引起我们测目关注。

“两情若是长久时,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戏虐讽刺文体,未必人人如此,可是正是有了这种既成事实的趋向,才会出现这种讽刺文体,要知道,曹雪芹不是想象力丰富才写出贾府中污秽不堪的人欲横流,摩西不是闲得发慌才上西奈山领十戒的。全盘否认“红杏出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那就象新中国成立时共产党对外宣称共产制度中的社会没有妓女,部分日本人否认有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一样地自溺自欺得可笑。

诸形色相,人间沉沦,不是因为超过半数人的贞洁光芒就可以被普渡净化掉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中越来越荒唐的男女色欲地图就象人体痔疮一样,不能因为你看不见它生长的地方就可以当做不存在。所以建议认为自己还活在伊甸园时期的人去网上认识一下谁是竹影青瞳,二丫月头、ayawawa、 舞女木木和成名已久的木子美。没有上网习惯的人也可以去图书馆找找九丹、春树和卫慧的小说来看看。你会相信这些作家不是单恁想象力就可以创作出书中当代中国社会红男绿女令旧一代人咋舌的情色世界。

本来以为该名小学女教师的过敏性反应只是孤立性事件,惊讶的是后来翻查网上的谈论,对于毛尖讲座持批评态度的人大有人在,有些更对毛尖在新加坡讲座的内容表现大肆鞭挞,relax!这只是个轻松兼亲民众社会生活课题的讲座。一贯毛尖式的反讽尖酸风格。有些人对讲座的水平不满,相信是对错号,入错座而来。以我个人意见,毛尖除了在回应听众提问和交流的环节上比较弱以外,讲座中,毛尖无论是遣词用语,雍容气度,节奏拿捏都已属中上。要听古典音乐剧,入场后发现原来是SHE演唱会的人,应该一早就应离场,而不应是完场后大骂SHE的《中国话》唱不出《费加洛婚礼》中的G大调。又或者,买了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专辑的人发现原周杰伦并没有弹奏肖邦被誉为最好的《降E大调夜曲》而悖然大怒,因为这些自以为是批判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令人费解的。

P/S: 有兴趣者,可以参阅以下相关文章:
1.〕早报星期天专栏作者周兆呈的《非常中国 非常海外》-中肯精辟的事件解读分析。
2.〕五月三十一日的余云的《毛尖你想过吗》。
3。〕牛弹琴的blog.

Monday, April 16, 2007

午后的意大利面(完结篇)-小说

“所以想要重新看见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只要把自己从原本的世界中抽离再置入那个世界就好了。”

门完全拉开后,敞开了一个内里正在开放着空调的空间,因为可以确实感觉到了内里的冷空气如同拧开花洒洗澡时遽然洒下的水滴亲蜜紧贴着我的肌肤后又疏离地滑开,可是因为光线不足的原因,内里的情形一时可是看不清楚,我深吸了一口气后,提步跨进了内里,黑暗中,依稀可以看见左方墙壁上的灯光开关的位置,我伸出手摸索出正确的开关位置后揪下了开关,灯光象唤醒古时沉睡大地的神祗,瞬间驱散了眼前的漆黑,待看清月房里的情形后,我不禁征住了,触目所见,象潮水般覆满我视网膜上的映象竟然尽是书本!不,更准确的说法是全是尺寸厚薄不一,封面颜色各异的笔记本!环顾眼前置身于的空间,类似每个市立图书书馆里都会置放的开放式书架,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尺寸不一地摆放了在我身前的每一个方位,而笔记本的身影或整齐或杂乱无序地在天花上、书架上、地上、辅天盖地地横亘堆满了每一个空间,然而,月的身影在这里依然杳然。茫然地看着眼前这些笔记本,忽然心里一动,不自觉地我拿起身旁的其中一本笔记本,随意翻开其中的内页察看后,证实了我的猜疑:这里所收藏的笔记本并不是一般的笔记本,眼前的每一本笔记本其实都是Moleskines笔记本。

明显地,我无意间闯进了月收藏Moleskines笔记本的储书室。

透过在书架与书架之间的空隙,我突然察觉到在左前方三尺开外一座人身高的书架后象是存在着一个比较空旷的平台,我挨着身子挤过簇拥拥挤的书堆后,发觉果真是一处横伸出半空中的小阳台,阳台一方还连接着通住上下楼层的木质扶梯,我往阳台边缘方向靠拢后双手倚在栏杆俯身往阳台外一瞥,眼前的景象再一次让我屏息,我发现栏干下方赫然还有绵延数层,其上还矗立着书架的楼层,楼层和楼层间则以类似依附在崖壁上的栈道木梯相连着,因为下面的照明不足,再往下去的楼层象遂渐隐入深山幽谷中的风景,在最深的底部都被吞噬在黑暗中,所以并不能确定月的储书楼层是否持续延伸直至大楼的地面层,但是惟一能肯定的是,往下可见的数层楼层里,影影绰绰在书架上堆挤得满满的书影都是Moleskines笔记本。对比眼前的建筑结构和再一次仔细打量眼前处身于的阳台后,这我才醒觉初始我以为是内室的房间其实只是属于阁楼一样的平台空间。大概用上猫儿打上两个哈欠的时间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月所居住的大楼里任何时候总是显得如此寂静,在我下榻的一个月以来,出门或回来的时候,我总是纳闷为何未曾遇见过任何大楼内的居民,而每次所经过的邻里门户窗户总是紧闭着。从月如此庞大的贮书空间来推断,其实整栋五层楼高的大楼都是月一个人的居所,月除了保留了一个人居住的三房式单位外,其余的空间其实已经被月改装成作收藏Moleskines笔记本的超级贮书室。

望着黑暗中象是漫延至世界尽头的浩瀚Moleskines笔记本,怔忡间,我也明白了眼前月收藏的其实也就是连接着月与月还未成为吸血鬼之前那段记忆之间的桥梁,一道由对尾崎医生的思念所构筑成的桥梁。站在酷似海洋般的Moleskines书海中,我实在估算不出月到底花了多少岁月,精力和金钱去收集眼前的Moleskines笔记本,我也估算不出月收藏及隐没在底下黑暗中的Moleskines笔记本数量到底还有多少,但只有一点是我可以肯定的是:Moleskines笔记本数量纵使再多,也是有尽头的,可是思念却没有。

而这些笔记本,如同实质化后的思念,将会陪伴着月直至世界毁灭的那一天。

来到这里,基于说不出精确的原因,但自然得就象知道在梅雨季节里雨总会在炎热的午后落下一样,我的感觉告诉我,虽然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到,但是振动在空气中的每一个微小分子都在努力地向我传达着消失的月并不在这里或往下所有收藏着Moleskiness笔记本的楼层当中的讯息。既然在这里也找不着月,我也没有继续在月奇怪的笔记本收藏空间里逗留下去的理由。

我从月房里奇怪的空间退出来后,再把房门带上后离开了月的房间。

听到这里,我沈默着把羊男的叙说再细想一遍后,开口告诉了羊男一些我听了故事后的一些想法。“我想羊男你有没有想过,所谓虚掩的门、削了一半的苹果、兀自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播放的音乐和在空无一人的房间中运作的空调都很可疑吗?”

“可疑?”羊男大概刹那间并没能领会我话中的意思而楞了一下。

“是啊,我其实在想这些种种显示象月还在屋里的迹象会不会都是月刻意留下给你类似线索一样的暗号呢?或者更正确的说法是就象引诱小鸟步入捕捉器中而在外围一路撒向捕捉器的面包屑。”

“暗号和诱饵?可是月这样做的目的为得是什么?”羊男皱了皱眉头,但神情已在认真思考着我提问中的可能性。

“目的其实很明显呀!就是把你诱入她那神秘的Moleskines笔记本收藏室中。”我耸了耸肩后继续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羊男。

“你说的似乎也很有道理,可是月要我进入她收藏Moleskines笔记本的内室中的目的又是什么?”羊男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后神情疑惑地问。

“至于这个原因,我设想过几个原因后,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或许她想向你说明一些事情,却不好明说,只盼把你诱入那收藏室里自己发觉吧。但真相是否如此,实在是说不准呢!”我摊了摊手掌,不置可否地回答,反正这种关于如何找出点与点之间连系着什么样的关系的思考, 如果是太复杂的话,我总是提不起劲来。

“这样说来,倒象是有些道理。因为月临走前倒是其实留一封奇怪的信给我。”羊男恍然大悟地说道。“当把行李背起走到大门前要离开时,我才蓦然惊觉有一封粉红色的信件粘贴在大门上,信封上有着月的笔迹写着我的名字,因为刚才匆匆忙忙进门时不回头地须手反手就把大门关上了,所以进门时才没有发觉。我慌忙把信取下,打开来看后,信里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羊男先生,

“首先,必须向羊男先生说声抱歉呢。因为突然遇上了一些紧急得宛如必须让三万尺高空中飞行的客机作出紧急降陆的突发事件,所以必须马上要赶到外地去处理呢,而且得离开柏林一两天,因为时间上不允许,很抱歉不能跟羊男先生说再见就离开了,我在想羊男先生会不会回来因为找不着我而正在着急呢,因为设想到了这种情形,所以留下了这封信好让羊男先生明白。呵呵,所以如果回来找不到我的话,请羊男先生不用但心,人或是吸血鬼在这世界上都不会无缘无故消失的!羊男先生只需照原定的计画收拾行李离开就好了。再下来是关于房租和钥匙的事情,之前还未缴清的房租就请置放在餐桌上就好了,至于钥匙嘛,出门之后,半男先生只要把它从大门底下的门缝推进屋内就行了。但是因为匆匆忙忙离去的关系,有些本来想最后跟羊男先生述说的事情还没机会说呢,虽然这其实是羊男先生自己的私事,可是对于羊男先生来说,我想其实是必须要明白的事情喔。或者可以这么试着说吧:羊男先生是否明白在我们存在的世界里其实有些两面一体的事物尤如银币的字面和公面虽然是依附着彼此存在着但是其实要相见却是不可能的事情呢?接下来,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呢,因为看不见,所以其实要这些个体相信依附着自己的还有另外一个看不见的世界是很难相信的事情吧,但是事实是我们看不见另外一面世界的原因,并不是那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只是我们背对着它吧了。所以想要重新看见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只要把自己从原本的世界中抽离再置入那个世界就好了。而当然…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个体其实就得接受舍弃自己存在的事实。

现在羊男先生的情形也大致一样呢。羊男先生可能并没有发觉,其实羊男先生体内存在着另一个你呢,不 …或许是比一个还要多的数量呢!现在的羊男先生,其实并不是以本来的你在生活着呢,因为吸血鬼的特殊能力,跟羊男先生相处的日子里,月闭着眼睛,呼吸着就能感觉到了,但是我想这种情况也是短暂的,所以,待“那个时候”到来时,羊男先生不必惊慌,只须安心地接受就是了,毕竟人是没有无缘无故消失的事情的。所以,请羊男先生保重,再见了。”
“我看了月的信件后,只觉得头昏脑涨,月明显地想要跟我说明一些事情,可是为了某种原因,信里却尽是欲言又止和语焉不详的词句。虽然信中诉说关于我的事情看起来象是莫大重要的事情,可是因为要赶去火车站乘上离开柏林的火车,我已无暇细想,当下就急急忙忙地拖着行李离开了月的民宿。”

我静静地听羊男说完了月信中的内容后,尤其是提到了存在着肉眼却看不见的句子,心里倏地一动,因为象是有一条极细极幼的游丝可以往正门前总是看不见的邻居的事件上游去,游丝越过了那道无形的墙,墙后浮现出一扇门的形状,但是要拉下门把把门打开却还是办不到的事情。

羊男见说完月信里的肉容后我仍然一语不发,大概认定了我听完他的叙说后也是茫无头绪。吃完面条的羊男,用纸巾把油腻的嘴唇擦了一擦后继续叙说他离开民宿后的情形。

“我静静地掩上了门,依照月的指示把钥匙从门缝下推进屋内后就离开了,只是毕竟待在柏林的时候,毕竟跟月相处了一段愉快的日子,不能跟月说声再见就离开了,心内难免有些黯然。可是细想一层,有些人害怕说再见,因为害怕别离后不能再见,我不懂说“再见”对于一个不老不死的吸血鬼说是不是意味着同等的意义,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在一个寻人网站发现多年前分手说再见后再没有联络的初恋情人留言在寻找她的讯息,她欣喜地写了电邮问他:你在找我?结果初恋情人有回邮来说希望出来见面。来到约定的地点,她看不到他,赴约的是初恋情人后来的女友,她想找她是因为除了要告诉她,她们一样爱过的那个男人已经在半年前一场交通意外中去世了,她也很想看看那个跟她爱过同一个男人的女子,她听了之后很伤心,分开之后,虽然不再联络,她总是以为她曾爱过的那个人一直在某个地方生活着,原来,他已经不在了。从此以后,她不再轻易跟所爱的人说再见。在回程的客机里,灯光黯暗的空间里,我是这么想的,如果说再见的对象是不老不死的月,说“再见”的感触会不会有所不同?可惜的是我终究没能跟月说再见,所以无从知道。再者,我也不是月,所以我也不能肯定说“再见”的意义对于不老不死的吸血鬼来说是不是跟有限生命的普通人类一样?但是,从吸血鬼的行为上得知,就算是不老不死也打败不了去失去之后才去腼怀过去这种心理呢。”

羊男的吸血鬼故事就说到这里了。

听了羊男说得最后一句话,不知为何我脑袋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个正在左右晃动的钟摆。那钟摆从一边晃来一边时是因为腼怀的原因才来来回回地晃着吗?所以腼怀才是主宰生命里一切不可思议运作的动力吗?

羊男因为经常旅行,所以曾到过地球上不同地方,看过不少要是他不说,把我的脑榨成酱汁也想象不出来的奇怪事物。例如之前,羊男曾与我说过他在法国戴高乐机场所遇到的一个女人,女人从事着所谓的行为艺术,女人告诉羊男她的生活就是在机场跟踪一个她随机遇到的男人直至他回到家里,无论那男人是否其实必须坐上二十个小时的飞机还是必须走上三天山路的旅程才回到家里,她的行为世术就是如一抹嗳味的影子一样悄悄跟随,确定男人到家之后,女人却什么也不做地再悄悄离开。

所以虽然羊男说的吸血鬼的事情是如此地令人难以相信,但是我宁愿相信吸血鬼的故事甚至于行为艺术的故事,至少,我能理解吸血鬼对着阳光灿烂的画面流泪的原因,可是我无法想象一个女人基于什么样的艺术行为情素而去跟踪一个佰生男人远汲千里。虽然如此,不老不死的吸血鬼故事听起来对我来说仍然遥远得如在喜马拉雅山峰上埋了几千万年的冰川爆裂声响再隔了很多重门传来的声音一样。

羊男把盘子收拾离开饭桌前,可能瞥见对面邻居的后院还是重门深锁,不期然地问了我一句:“对面住的东尼什么谷的先生,还没回来吗?”

“东尼泷谷,是东尼泷谷先生啊!”我纠正羊男地说。

“真可怜啊,自从太太车祸去世后,就常常一个人锁在自已的大房子里。可是却是个好人。”羊男边说着边摇头。

想要说明一下,住在我后院正对面的东尼泷谷先生可说是在这个邻里我跟我比较熟稔的邻居,其实与其说是熟络,也是相对性的,我们充其量也是比起其他的邻居,曾有一段时间较频密地在后院里碰过面,交谈过,打过几个照呼的人。东尼泷谷先生职业本是个专门画机器插画的人,可是正如羊男所说,自从他妻子两年前遇车祸去世后,他就常常一个人把自已锁在房子里,很少外出。偶而在寂静的夜里,我还可以听见从他家里传出来吹奏萨克斯风哀怨幽扬的乐声,我还记得他最常吹奏的是一首John Tesh的《come to my window》,衷衷怨怨地,总是让人可以联想起秋天叶子掉落在地上后再让人一脚踏碎的情景。可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已经没有听见东尼泷谷先生的萨克斯风乐声了,包括也没再看见东尼泷谷先生的本人了。从他家后院子废置的情况看上去,屋内也好象没有人居住的迹象了,房子其实就象是宠物一样,如果失去了主人,总是很容易就能让人辨认出来的。

“可能是去旅行了吧,人总没有无缘无故消失的理由吧!”羊男捧着盘子走向厨房时掷下这句话。

羊男这家伙,看来还对月说过的话念念不忘呢。

阳光把东尼泷谷家后院涂染成绪红色的傍晚时分,后院里只剩下树和我一人独自沈默着。
就这样,无数个午后,羊男总是吃着意大利面,喝着冰冻啤酒地跟我闲聊着他旅行时的故事。我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无尽止地永远继续下去。啊,或着起码可以再持续个几年吧!我是这么想的。可是两个月后的一天开始,羊男失踪了。

毫无来由地,羊男就象煮面时散开的蒸气一样消失在空气里了。我翻开厨房里的冰箱,虽然内里还存留有羊男买回来的意大利面食材,可是羊男却没有任何在我没有在家的时候回来烹煮意大利面的迹象。很长的一段时间过去了,羊男始终不见踪影,但是我仍然把羊男说成是失踪了而不是羊男不再回来了,因为我执意相信不再回来跟失踪其实是两回事,失踪的人可能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旅行,然后忘了回家的路,不再回了就简单多了,也就是不再回来的意思。或许从字眼上的感觉来解说,一样是不见了一个人,失踪却仍然给于人一种希望的感觉,不再回来则是于人一种彻底绝望的感觉吧。

很多个夜晚,我以为羊男回来了,因为我总象听见有人有客厅走动的声音,可是当我步出睡房揪亮了灯查看时,却什么也没有,空气依然死寂得象一个千年古墓中不曾被搅动过的空气一样。
终于在一个午夜,当饥饿的感觉在我的体内形成了一个敞开了的黑洞的时候,本来已卧在床上的我,终于忍耐不住那种身体象要被黑洞吞噬的感觉而从床上翻起身来到厨房的冰箱去翻找食物,可是打开冰箱后,一开始我发现除了羊男遗留下来的一袋还未逾期的意大利面以外,我只能翻出已经空了半个瓶子的沙拉酱和一罐朝日啤酒,但是最后我还是幸运地在冰箱的最底层找到了一罐意大利面肉酱的罐头,五分钟后我在厨房里一边听着Julee Cruise诡异风格的《Into the night》一边用羊男遗留下来的食材煮着意大利面时,我突然清楚听见客厅大门门锁被打开的声音。我赶紧步出厨房,满怀期待地想跟睽违已久的羊男打声招呼,可是开门进来的却是“我”。看见是意想不到的“我”,我不禁楞在厨房门口一时不懂该如何应对。

“我”进门后也看见了我,也没说什么,他朝我点了点头后自顾自地在脱皮鞋,面上看不出是什么表情。虽然对于回来的竟然是“我”而感到有点意外,,可是知道“我”无论如何也会回来的,也其实不有太过讶异了,我倚在厨房的门框上手里拿着还在冒着蒸气的煮面筷子沈默了5秒然后对“我”说:“羊男失踪了。”

“我”抬起头再看看我,表情也没有一丝惊讶,就象一本小学生习字薄的封面一样,看不出是快乐或悲伤。“我”再点了点头后,低下头去继续脱他的袜子,这难免让我感到沮丧,因为“我”的反应让我感觉好象我其实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道羊男失踪的人一样。

完成脱袜动作的“我”打着赤脚站直身子后竟然自顾自地背向着我走向客厅中的沙发坐下。坐下后的“我”之后竟然抬起头来对我说“你听我说,她已不再回来了。”

“我”的话令我感到惊愕,因为“我”的说话就象他其实对羊国失踪的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呢。

“我”接下来竟然说着我十分不明白的句子。“所以对于作为你的存在来说,也是一种不必要的事情了。”

“我”的说话让我感到极度的困惑,中学时代我虽然曾经因为搞不清楚课堂上物理老师讲解的《热流互换扩散第二定律》而有着不小的困惑,可是就“我”所叙说的词句来思考,它所引起的困惑程度那可以是等同于当时一百倍的程度来比较。

当我皱着眉头向“我”趋近想要求他解释话里的意思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令我更加惊愕,因为我发现我拿着筷子的双手渐渐地由不能穿透的实质变成透明,不仅如此,就连我身上的衣物也是以一种缓慢得如蚂蚁爬行的速度渐渐呈现成透明,真要命,虽然我一直以来想象我可能因为被狼人攻击或吃了什么不明药物后自已变身成狼人或怪物的过程和样子,可是我就是没有想象过自已会有一天变成透明,对于没有练习的事情我总是表现得手忙脚乱,脑海中,小学时毫无来由地突然被同学推举出去成为班级比赛的演讲代表时的灾难性事件好象再次浮现眼前,我还是记得一清二楚,当时上了台上,对着黑压压的一群平日熟悉的脸孔,我只感到手心的泠汗一直涔涔地流,张口声带后,却发觉只能发出不能构成人类生活词句的声音。当时脑里除了一片空白处就只有想着要是突然发生火山爆发或是九级地震之类的事件来中止这一切就好了。可是变成透明毕竟不是被迫上台演讲一样最后可能硬着头皮蒙混过关的事情,透明的程度再持续进展下去,我可是要消失不见了呢。

可是说来奇怪,虽然之前没有想象突然变成透明直至消失到不见是一种什么可怕的事情,可是对于我的身体渐渐变成透明这回事,随着时间的过去,我好象渐渐地开始习惯了,真麻烦,这要怎么说呢,对了,就比如说变成透明好象是我天生俱来的本领,就如“下一分钟”过了一分钟后就会变成“前一分钟”一样,是最自然不过的一回事。

当我的身体形态越趋透明时,脑中的思绪竟然也越趋清晰起来。就象着隔着一层污浊的水族箱观看对面的景物吧,起先是什么也看不清的状况,可是随着水缸里的污浊物渐渐被滤清释稀了,景物也渐渐清晰起来了,这一次我终于看见无形的墙后那道房门的门把,我慢慢地把门推开后,门里不断闪烁的影象骤然摄入我的眼廉。影象中我看见我调皮地倚在女人的背后轻呵着她的颈背,随后揽着女人的细腰在她耳旁轻轻耳语,在煮意大利面的女人听了后响起了呵呵的笑声,但是女人可不是电话里的奇怪女人,而是与我一起生活了两年的女人的脸。画面一转,我看见我跟女人在西班牙塞维拉(Seville)小酒馆里看佛罗朗哥舞的情景,那些踢踏神奇,如疯如魔的舞步。最后我还看见了我在接听奇怪女人的电话时因为但心熄火的面条泡太久后会过软的原因,而才中止了跟奇怪女人的谈话。最后,我看见的竟然是月的脸,奇怪的是虽然之前羊男并不向我展示过月的照片,可是心里却实清楚知道眼前有着一张美丽的令人窒息的面孔的少女就是月。月在距离我二十公分的眼前微笑地向我缓缓说着:不用但心,人是不会无缘无故消失的。

象所有电影呈现中的蒙太奇手法,一眨眼间,眼前的门消失了,我回到跟前与“我”对峙的情境中。在我透明得只剩下0.001的不穿透性物质时,我终于想起了所有的事情,象所有沉积成土壤的火山灰,我的心情也沉淀平静了下来,我摇了摇头,以无奈的语气缓缓地向“我”问道。“原来是这样吗?羊男之所以会离开,原因就是你要回来了。”

“我”用着流露着不懂是悲伤或是高兴神情的样子缓缓地点了点头。

我对“我”点了点头,之后就微笑着消失了。

0.001的不穿透性物质终于100%彻底地融合在周遭的空气里。

流曳一室的音乐嘎然休止成一室寂静的空气。

黑暗中,“我”慢慢地从沙发上坐直了身子,动作大概停顿了五秒后,“我”再以缓慢的姿态挣扎着站了起来,之后“我”开始移动步伐,踱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了壁钟前,“我”把手搭在壁钟的发条上开始为壁钟上发条,的的的的地转紧了后,停摆了两年的钟摆终于再次开始摆动,“我”再踱着缓慢稳健的步伐走到厨房的冰箱里取出了那惟一剩下的一罐啤酒,“我”走回到客厅原处的沙发上坐下后拉开了冰冻啤酒的拉环,卜一声,空气里里响起一声急促清脆的回响。

回声击碎了镜子。

(全文完)

P/S: 你没有看错,这次真的是完结篇了。^_^ 在这里要感谢所有看我的故事看到脖子坠地的朋友。看完结局后不明白要破口大骂的人、看得明白也要破口大骂的人、看不明白却还要说不错的人、看得明白要说不错的人都欢迎你留言。

Sunday, March 25, 2007

午后的意大利面(五)-小说

“但是事实上,生命中其实有着一些看起来象烟雾一样很轻很轻的东西,却是处于很轻很轻状态中很重很重的东西”

听了丽的故事,感觉胸口上被悬绑上了等同全世界铅块的重量一样,可是心里却清楚知道月其实还没有说到事情的重点,为了不打断月的叙述,我只向月颔了颔首以示明白月的说法。

月继续说道。“说了以上两人的故事其实是想让羊男先生明白,成为吸血鬼后,虽然成了不老不死的身躯,得到了怎样用也用不完的时间,可是希望羊男先生不要忘记,除了我的情形是罕见的例子以外,成为吸血鬼后的同一时间,也是意味着我们必须向白昼告别了,所有之前在日常生活里能在阳光下从事的活动、感动的、伤心的、快乐的、后悔的,一一都要消失不见了,如羊男先生在我放映里的电影上所观看到的画面一样,成为吸血鬼后,不能再跟心爱的情人肆无旁人一般在闪烁着太阳光圈的喷水池旁激烈地拥吻、不能再在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里拖着小狗戴着遮阳帽吹着口哨在海滩上溜达、不能再疼快地在炎热的午后躲在树荫底下大口大口咬嚼着一碗凉彻心扉的刨冰。这些之前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在日常生活里轻而易举进行的活动,现在却成了象从家门口走出来截了一辆计程 车后嘱它开住月球一样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或许羊男先生会认为就算失去了白昼里的时光,也大抵只会象是平常在走路去上班的途中所看见的一棵路旁凤凰木树或一个摆设在街角的红色电话亭消失了一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吧?没错吧?羊男先生是这么想的吧?只要生命能延续下去,失去了阳光也是无所谓的事情而已?但是事实上,生命中其实有着一些看起来象烟雾一样很轻很轻的东西,却是处于很轻很轻状态中很重很重的东西,不是说象在餐厅用餐时所分到的湿纸巾,用完之后就能毫不犹豫揉搓成一团丢弃的。一切的一切,似乎在我们的生命密码里早已被埋下了一个类似鲷鱼体内的马达设定一样。

我听月说到这里,是有点糊涂了,因为对于被称为是“鲷鱼体内的马达”的东西,可是一点概念也没有。我终于按捺不住打断月的说话问道:“慢着!能否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鲷鱼体内的马达呢?”

“啊,是我糊涂了,确实是应该先向羊男先生说明一下这方面的事情。说起来,也是相当有趣的事情呢,羊男先生是否知道跟人类最相象的生物是什么呢?答案可不是猴子或人猿哦!月可以很确定地告诉羊男先生,跟最人类最相象的生物可是鳟鱼喔。”月认真地回答说。

“鳟鱼?”虽然已经习惯了月不规则的叙事风格,可是月仿佛毫无来由地提到鳟鱼居然是跟人类最为相象的生物还是让我吓了一跳。

“是呀,没错,是学名被称为Salmo playtcephalus的鳟鱼,羊男先生可知道生活在河流下流或海洋里的鳟鱼刚孵化成鱼苗时其实都是生活在河流上游的吗?成长的鱼苗后来是随着瑞流的河水才被带往下流而去的,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在下流的鳟鱼成长以后,到了繁殖期间,身体里象都装了小型的电动马达,开足了马力似地一个劲儿逆流往上游回上流去产卵,可是啊,能安全抵达上流去产卵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的顺利吧,途中被预先守候的生物界天敌和被人类捕捉而命丧中途的鳟鱼为数可不少呢!守候在河道中央的禽鸟鸟喙一伸,人类的鱼网一撒,生命的消失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想想不是很奇怪吗?既然是这样,为何一定得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气喘吁吁,奋力扭动着尾巴身体向前游到出生的上流去产卵不可呢?在下流舒舒服服安全地产卵不是很好吗?根据研究,河流的中下流或海里的生态环境其实如果被鳟鱼作为产卵地的话也没什么不妥啊?这可是至今仍困惑着不少鱼类研穷学者的重大迷团喔。可是仔细想想,这不是跟人类的行为很相象的一件事情吗?也只有人类,对于失去了的一些已对生存无关紧要的事物,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仍然不能遗忘,仍然梦牵魂萦。我们甚至可以只为了重温一次已经属于是过去式的事情或只为了重新拥有一些已经失去的物件而愿意去付出去不合理的巨大代价。古人类建巴比塔试图攀回天庭去如是,亡国的犹太人千方百计地以血泪史夺回枷蓝地以复建以色列国亦如是。这样说来,这不就跟鲷鱼不辞劳苦,不惜代价地要回游到河流上流去产卵的习性一个模样吗?就为了这个原因,所以鳟鱼才会被我认为是跟人类最为相象的生物。经过这些年来漫长的观察,无论是人类或是已变成了吸血鬼的人类,有我们有限或无限的生命里,我们身体内仿佛都象装了一个小型的鲷鱼马达般卟卟卟不惜代价地躯使着我们想要回返到所眷恋过的事物身边。而无论岁月和命远最终如一阵大风把我们如扬起的蒲公英般撒落在地球上那一个角落,体内的马达总是不歇止地开动着试图要把我们带回记忆中的河流上流而去,仔细想想,所谓的历史,很多时候也就是由这我们心底里面不断想游回河流上游的鲷鱼马达所造成的。”

月说到这里再叹了一口气后接着说:“说回来这剧院的事情吧,所谓吸血鬼,以另一个字面来解释的话,就是失去了阳光的人,而且那可是象花辨凋落了再也连不回去的事情。可是毕竟每一个吸血鬼在成为吸血鬼前都曾在阳光底下真实地生活过,所以今晚来这里观赏电影的吸血鬼们,在作为普通人类生活的时候,如罗和丽一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在阳光底下经历过美好的事情或期盼,以至都对阳光底下耀动的光和影有着一份不能割舍的眷恋,所以纵使只能在电影的光影里重温曾在阳光底下进行过的日间活动,对他们来说就象是在横渡沙漠中看见了一朵玫瑰一样地感动。不瞒羊男先生,吸血鬼中甚至有些不能忍受永远耽留在黑暗中生活的例子而终于忍耐不住冲动地把自己暴露在阳光底失去了生命。只是,普通人类通常都错把它们当成神秘的人体自燃事件来看待。而作为日间代理人的我,每天所要从事的工作就是在白天里拍摄一些柏林日间发生的各类型事件活动后,剪辑成电影让他们观赏,羊男先生别以为我的工作会蛮轻松,只需要在大白天的城市里随意逛逛随便拍拍就行了,大部分的吸血鬼,他们会跟我诉说他们还想再次重温的白天场景或是在日间某处的活动。聆听了他们的要求后,可能的话,我都会尽最大的能力四出寻访在这个城市里可以录得这些画面的地方以满足他们的愿望,有时为了拍摄一些特定的画物而必须守候上一段好长的时间呢,呵呵,讽刺的是,也幸好吸血鬼有的是时间。所以羊男先生现在大概可以明白了吧,也惟有透过电影这个谋介,才能够让吸血鬼们都象隔了一层保护层的措施在视觉上能重温以前在日间所进行的活动,可是纵使如此,他们也就只象如在飘浮在太空中的阿波罗号里透过圆形观察镜遥望地球的太空人一样,望着一种伸手不能触及的感动。所以羊男先生现在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下面观赏电影的吸血鬼们看了电影后都显得情绪激动和都打扮穿着得如此隆重体面来观赏电影的原因了吧,唉,试问谁又能不会重视回忆起第一次感动的时刻呢?这跟人们都不会穿着随便去跟久别重逢的旧情人会面的道理是一样的。简括地来说,你大概可以把日间代理人称作为为吸血鬼们提供心灵慰藉的服务人员吧。”

听了月解说到这里,我终于才全然明白了所有关于月工作上所扮演的真正角色,说得形象化一点,我想月的工作其实就是扮演着作为辅设一道通往吸血鬼们已经失去的白昼世界的一道桥梁的筑桥人吧。可是心里却浮起了一个新的疑问,如果阳光是作为连系着吸血鬼们情感里最不能舍弃世界的桥梁,那对于并没有失去阳光的月来说,连系着她成为吸血鬼之前的那个世界的桥梁又是什么呢?

电影放映会的两个星期后,也是我在柏林的最后一天。虽然己经确认了晚上离开柏林的火车是十一点的班次,太阳快要西沉的时候,我人还在市中心的蒂尔公园,迎着冬天正在西沉的阳光,我看了看腕表,已是五点一刻,心想正是应该赶回去收拾行李好离开柏林的时间了,可是为了要再去看一眼矗立在6月17日大道和其它三条大道交接处的Siegessaule战胜记念塔,我决定还是多花一些时间沿着蒂尔公园的公园林道走到了矗立在大形交通圈中央的Siegessaule战胜记念塔。暮色四合中,纪念塔顶上金色的维多利亚女神象在底下澄黄的聚光灯照射下,显得金光耀目,夜色中割破纪念塔上空住四方逼射的金黄光芒瑰丽得令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记念塔本来是为了要记念普鲁士于1864年和丹麦之战,和1871年对法战争的胜利而于1873年建造的,可是后来却是因为1987年的电影《柏林苍穹下(Himmel über Berlin, Der)》而声名大噪。电影中,爱上马戏团女郎Marion的天使Damiel就是在这里,脸上带着整个柏林的寂寞,静静地坐在胜利女神的肩膀上俯看底下的柏林苍生,静静地聆听凡人们心里面的声音。遥望着暗淡天色顶端的金色女神象,我突然试图想象假如坐在上面的不是孤独的天使Damiel,而是摇晃着脚丫的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虽然身为吸血鬼,可是月在吸血鬼社群所从事的工作,不就是类似于天使在从事着的工作吗?呵呵,就是因为月的影响,我到现在可是对于天使和吸血鬼两个本来对立的名词之间产生了一种混淆不清的感觉呢。

就为了贪看战胜记念塔多一眼时间上的耽搁,回到月的家时,时间上让我收拾行李和乘车到车站去的充裕时间已经不多了,把沉重的行李从房间里拖曳出来后,心想既然刚才进门时不见月在客厅里,那应该就是正待在房间里了,因为早上出门的时候,其实已经跟月确认过了,晚上她并没有出门,会在屋里等我回来。所以赶紧三步拼成两步地跑到月的房门前去敲门。一敲之下,让我感以错愕的是房门因为我敲门的力道而往内晃开了大概有一毫米宽的一条门缝,透出了房内亮着的微弱灯光,我才发觉之前房门原来只是虚掩着,纳闷的是,等了好一会儿,房门里却仍然没有传来月的任何回应声,可是隔了一道房门,可以感觉有音乐声隐隐约约地从内里传出来,不得已之下,我再轻声唤了月的名字数声后调整了一下身子以再趋近一些房门前的姿势竖起耳朵倾听着房里的动静,可是令人失望的是,除了从门内断断续续传出分辨不出是任何歌曲的音乐声外,房内仍然是象扯开嗓门往一个枯井里发喊后的死寂。站在房门前的我不禁苦恼起来了,心想月很可能就在房内,可是可能因为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而没有对我叫门的声音作出回应。看着剩下的时间越发不多了,我不禁焦急起来,因为除了临走前想跟月道别外,我还未把那星期的房租付清给月呢。踌躇一会儿后,我终于决定用手轻轻推开了房门。房门敞开后,房里的音乐声象收无线电广播里终于调对频率的声音,韵律大幅度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可是音量实在还是太小的关系,音乐声听起来仍然如穿过了几万光年后才到底地球的星星光芒一样地虚弱,要完全听清楚歌曲,还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站在房门口的我已能听得出音乐声中是把歌声慵懒却磁性十足的声音,伴着节奏轻快的旋律在哼唱着。而藉着客厅里较强烈的灯光照明,虽然只是朦胧的轮廓,站在房门口的我终于大概看清了房内的环境摆设。月的房房间格局原来犹如洒店套房的格局设计,门开后,并不是真正的睡房,而是有着一个外厅之类的缓冲间,犹疑了一下,我边轻声呼唤着月的名字,边缓缓地踱进了光线幽暗的外厅里, 外厅的格局大概有12尺长和9尺宽,长方形的空间里里放置了一张看起来地质地上好的梨花木桌和几张附设有靠背的木椅,桌上摆设了一个盛装着几个苹果的水果篮处还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盘外,什么也没有。我趋近了一看,盘子上竟然摆放着一个已削了一半的苹果和一把体形纤细的水果刀,可是明显地苹果已经在盘子上摆放了一段时间,因为已被削皮的果肉部分因为被空气氧外了的原因而已经发黑,置身在外厅里之后,我发觉月房间里的音乐和昏弱的灯光其实是从外厅里端的睡房里传出来的,可是到了这时候,情况仍然没有改变,我依然没有听到月的任何回应,当我继续边忐忑喊着月的名字边往内移动里,我终于听清楚了正在房里播放的歌曲是Edith Piaf的La Vie an Rose,越过一道镂空的装设墙后,呈现在我眼前的果然是摆设着一张硕大双人床的睡房,除此以外,书桌、衣柜、亮着的床前灯、附设浴室,主卧房里该有的设施家具都一一应有尽有。我环顾一周后,大致上,吸血鬼的卧房看起来就如平常人类的卧房摆设一样,没什么不同,要说比较特别的可能就是一个不设镜子的梳妆台,当然,以月的情形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时候实在不是在意这些事情的时候,望着眼前一架正在播放着La Vie an Rose的音响系统,少了吸血鬼主人的卧室,诡异的感觉象秋季时分清晨旷野里升起的大雾,弥漫着房间里每一寸我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空间。

我想你应该可以理解我当时的感受吧,如果把月的房间比拟成魔术表演的舞台,纵观房中削了一半的苹果和无人还在播放着的音乐,就象是一个魔术表演途中魔术师刚从礼帽里抓起了免子就消失了的表演舞台。而作为唯一的观众的我,尴尬得不懂是该离开或是倍伴着免子继续等待下去。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察觉从我站的右手方向,有股冷飕飕的气流往我的方向涌来,虽然只是一股微弱得如同常人呼吸时的气流,可是只要人静止不动不去搅动室内的空气的话,仍然可以感觉得到冷流轻轻扫过面颊的冰凉触感。我依循着气流涌来的方向走去,才发觉本来以为只是墙身的位置原来是一道横拉式的滑门,而冷空气就是从门扉和墙身间的门缝溢流出来,如此看来,在门的背后应该还藏有一个正在开着空调的内室。这下心下不禁高兴起来,搞不好,疑心了半天,可能月只是刚好置身于这门后的内室里戴着耳筒听着音乐忙着某些事情而忽略了我的叫声,虽然未得主人允许就跑进别人的卧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可是既然己经如掉入淤泥的铁块深陷其中了,我惟有硬着头皮再一次在门上敲了敲门和叫唤了月的名字。等了半晌,意外地,仍然并未听到月的回应声或拉门有从内往一旁打开的迹象。咬了咬牙后,我终于决定伸出手掌把门拉开,滑门随着我手掌的发力,毫无困难地就往一旁滑开了,看来平常月都把滑门的轮轴保养得很好。

(未完,待续)

P/S:嘻嘻,真得快写完了,下期一定大结局! 骗你的话,罚我走路踢到一百万!^_^

Saturday, February 24, 2007

午后的意大利面(四)-小说

“人就象有营养没营养的食物,最后都会被这城市卡滋卡滋地吸收消化掉......"

羊男叙述到这里,正把他盘中的最后一口面条和着浓稠的酱汁唏哩呼噜地吞下了肚子。我想这动作也是在暗示着月的故事来到这里已是告一段落了。令我耐闷的是,虽然羊男说了半天,我还是不能理解月的故事如何跟文章作者为何会以十把尺的价钱去买一把尺的事情沾上了边。感觉上,空气中还有一道无形的墙,想要看清楚墙后面的东西还不太行。待羊男再大口大口地把冰冻啤酒咽下咽喉,满足地打了一个饱吨之后,我只好猜测地问:“慢着,哪么你是要告诉我月当年也是用了十倍的价钱去搜购那种Moleskine笔记本吗?”

羊男放下手中的餐具和啤洒杯后,咪着眼睛,吃吃地笑说,“我不清楚月有没有用十倍的价钱去买下当年差点绝版的Moleskine笔记本呢,不过看来你倒是问了一个很重点的问题呢,这样说起来,纵然这并不是我想叙说的那个事件,可是我想它们背后所隐藏的质是一样的,抱歉的是看来你是误会了,我一刚始所说的吸血鬼并不是指月本人呀,而是透过月的关系在柏林所认识的其他吸血鬼。也就是说接下来要说的经历才是故事的重点喔。”

听了羊男的回答,倒真令我意外而且也有点摸不清羊男话里的意思,所以也只好沉默着好让羊男继续把话说下去。

羊男把手肘支在桌子上以双手交叠的姿势托着下巴直视着我继续叙述他在柏林的经历,“在那之后,每天出门前在餐桌上我和月都聊得很愉快,跟一开始碰面时的情况已大相挺径了,我猜想是因为月已经不用为但心我会知道她吸血鬼的身份而隐瞒着什么的原因吧。说真得,那时认识月后,最令我感到好奇的事物是月所从事的工作,虽说是吸血鬼,但终究不是幽灵之类的虚体。生活在现代,吸血鬼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总还是需要花费的。虽然……月表面上的职业可以被确认为是一家民宿的主人,可是以月只有一间房间出租的收入来估算,那充其量也只是起着帮补作用的金额,不可能是月能维持每个月生活开销的唯一收入来源,但是从月每天拎着一袋工作袋出门和天黑之后才回来的情形看起来,我想月肯定从事着某种每天得上班工作之类的固定作业。难道你不感兴趣吗?一直以来,我们都不知道作为吸血鬼的人是以什么方式来谋生的吧?这种事现在回想起来,电影里面既没有详说,小说中也不大描写。通常电影里饰演吸血鬼的演员只管穿着光鲜体面的衣服和一副不愁吃用的贵族模样走出来,用优雅高尚的说话方式说着象国会议员们在国家庆典时在谋体前面说得很体面的说话就是了,所以啊,吸血鬼这身份总是于人一种:“嘿,看来,成为吸血鬼就象成为医生律师之类的高尚职业般令人羡慕。”的感想,但是事实上,对于吸血鬼的实际工作性质,我们都一无所知吧?譬如说如果从事秘书工作的人,我们大概可以想象秘书每天得接听拨打一定数量的电话,说着:“喂,您好,请问是正大贸易的木村先生吗?”之类客套的话,做着连系一方和另一方的工作,再下来的工作可以是打打书信,把文件分类整理收藏在不同文件档的文书工作,但是吸血鬼实际上的日常的工作性质是什么?或着对整个人类生活环境贡献了什么?说起来不就象被称为政治家的工作一样嗳味不清吗?无论如何,后来毕竟知道了月真正在从事着的工作,但是哪得从我到达柏林的两个星期后的星期日开始说起。

那是个阳光很好的星期天,时间是还差一个小时大概就到晌午的晨光,太阳象一颗随时触手就可碰到的小红球一样吊挂在天幕的一边,我人正在布兰登堡门前的广场前闲坐,对于欧洲城市的广场,我一直以来有一种奇怪的想法,从功能上来说,如果老教堂对于一个有着悠长历史的欧洲城市来说是类似心脏一样的东西,广场这种地方自中世纪起以来在欧洲城市就应该可以被类比成胃部这种器官吧。让我们试着这么想吧,一个城市里大大小小的人与事,无谓的有谓的,就象流经胃部的食物一样,都曾被作为过渡性物质在广场这地方出现过吧,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就象有营养没营养的食物,最后都会被这城市卡滋卡滋地吸收消化掉,流落在这城市的某个角落。而城市也因为吸收了他们而开始产生表面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化,就拿我所在的布兰登堡门广场来说吧,这地方,希特勒来过,拿坡伦来过,小人物来过,可是到了最后,这些人通通都消失不见了,但是这些人在不同的时间里都曾给于了这城市不同的象徵意义,希特勒给这城市带来了毁灭,拿坡伦带来了征服,小人物消耗了这城市的资源,增加了这个城市的垃圾,而广场作为广场依然象空腹时的胃一样空荡荡地象个没事人一样呈现在那里,一副无论是谁消失了也无所谓的样子,去年,今年,明年,它依然如一个沉默的胃,静静地匍匐在那里,等待吸收捕获下一趟能改变这城市一些什么或对这城市毫无影响的“食物”就是了。不过就我眼前所见,放在现今的时代来看,在平常的日子里,广场最常捕获的“食物”其实就是游客吧。

我想因为是星期天的关系,如蝼蚁群般在广场上四处流窜的游客感觉比我之前去的日子多了许多,象发现有散落饼屑的地面上的工蚁般,游客们在广场上匍匐游移,他们有些或手持着旅游书籍对着布兰登门上的胜利女神驾驭着四马拉曳的马车指指点点,或拿着旅游地图在四处张望对照着广场四周的地理位置以想象着当年柏林围墙穿越这里的位置,但是大多数人在进行着的活动则是举起相机到处想留下些什么其实什么实质的东西也留不下的拍照活动。在我左方的游客服务中心则象一架大型的人群制造工厂,无时无刻都在吞吐着不知名的一群群游客,可是不其然间,就在远处晃动的人群中,我看见了月,月的脸容因为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看并不真确,可是说也奇怪,可能是每日相处的原因,虽然隔了一段距离,自然而然地,月的身影就在周遭的环境中浮现出了来,那穿了大衣后依然显得纤瘦的身影、那围巾的颜色、那长统靴的样式、那带有红色条纹的工作袋,的确是月没错,本来在民宿外能遇见月虽然能说是难得的凑巧,可是根据机率学的分析来看,只要机率不是等于在餐厅点吃牛排时,从厨房走出一头向你推荐它身上那一部位比较可口的牛,事情还是有发生的可能,所以对于遇见月这回事,我并不感到太过讶异,真正令我感到纳闷的是月正在从事的活动。因为远处的月看起来,就象普通游客一样手里拿着数码摄象机正在拍摄着周遭的一切。看到这光景,我楞了一下,因为那不是我能想象到月做为长期居住在柏林的人会做的事情,隔着距离我决定再多观察一会,一段时间后,我对月的拍摄方式更感到大不解,因为与其说月在拍摄身遭的旅游景点,倒不如说月在拍摄的是无关紧要的人和物。因为从远处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月对准拍摄的对象,是一群群在进行着各种观光客行为的游客,但是因为在象布兰登门这样的旅游景点上,永远不缺乏的是手拿数码拍摄器正在拍摄的游客,月就象一名混在百人交响乐团中装模作样假装吹着小号的乐手,只要不是有人存心仔细观察,倒也不会发觉月的拍摄行为和对象有异于一般的游客。无论如何,既然在外遇上了,心想都应该上前打个招呼吧,就在我奔跑着往月的方向跑去的时候,一队团队的游客群正好经过眼前,阻挡了去路和视线,待他们如云块一般散开后,眼前已失去了月的身影。

晚上在月的民宿煮着晚餐时,月回来了,我邀请月与我共进晚餐,月欣然答应。
餐桌上和月闲聊中,我决定把心里憋了一天的疑问向月提出来:“今天我好象在布兰登门的广场前看见了月呢!”

“呵,是吗?哪我想羊男先生应该没有看错人喔,今天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所以确实到过那里呢。”月可能也没想到能有那么凑巧而带着有点意外的神情在微笑着。

“呀,那时月在工作吗?”

“是呀。稍等一下。”月边说着话,边从放置在桌上一旁的皮包里取出了一张名片递了过来。
月此举倒让我始料不及,因为没有预料到吸血鬼的职业还印有名片。我好奇地往名片上一瞧 ,上面其实只简短地打印着三行字:

风间 月
日间代理人
吸血鬼协会

“日间代理人?”看了名片之后,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月的姓氏是风间,但是对于猜想应该是职业一栏的《日间代理人》称呼,在字面上实在是想不起是那一类的工作,所以只好疑惑地向月问道。

“是的,象所有共同性质的东西总爱聚在一起成立一个社团一样,吸血鬼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成立了被称为吸血鬼协会的组织。来到柏林后,基于我的特殊体质。就被委派了这份工作,简单地来说,所谓的《日间代理人》,就是维持只能在晚间活动的吸血鬼和白天世界记忆的连系,听起来很抽象是吧?但是要具体地说明,那情形其实要复杂的多,详细解释的话可能也有说不清楚的地方呢,我想……或许这样吧,如果羊男先生后天星期六晚上有空的话,不妨来参观一下我工作的环境和情形。我想,到时候羊男先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了。”

我听了绕有兴趣,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月这样的邀请可是散发着比诱惑阿当吃下的苹果更具吸引力哟,所以马上毫不犹豫地答允了。

星期六的晚上,我随着月搭了一程不算短的U-bahn地铁后,转乘了通往波兹坦的S1近郊火车往柏林的西南方而去,途中在名叫Wannsee的一个火车站下车后,我们再转换了一趟公车后终于到达了月工作的剧院。依地理位置来说,剧院坐落在柏林市郊地区,可是并不隐秘,因为剧院的位置其实离开大路并不太远,只要行人拐一个弯,那就是谁也看得见的建筑体。

我伴随着月走到剧院临近时一看,剧院建筑体的年龄看起来虽然陈旧,但是仍然保养得很好,巴落克式建筑样式应有的奔放棱角,繁复浮雕都一一依然清晰可辨。黑暗中的立面乍看之下,倒有点跟柏林西北面的夏洛登堡主楼有点相象呢。建筑物门外入口处也竖立着有剧院正式名称的牌子,据月后来的说法,剧院是从一栋大宅改建过来的建筑,在日常都是上映一些比较冷门的实验剧,所以显然比较不为游客所知,可是的确如假包换地是一家正式的剧院,月当时还嘎嘎笑着问我是不是因为她工作的地方并不是如我想象中刻意稳藏起来,鸦声蔽天,防卫森严的吸血鬼秘密基地而感到失望。

在这一点上,月显然看穿了我的想法,我只好尴尬地兀自苦笑。

我帮月背着工作袋,随着月迈开脚步走进剧院里,可能离开映时间还早,推开玻璃大门后,内里虽然灯光明亮,空旷的剧院售票大堂却显得冷清,只大堂一角站有两名身穿制服的保安人员正在闲聊,估计是我们推开门扉的声音惊动了他们,在我们的脚步踏进内里的同一时间,他们警觉性地转过头往我和月的方向望来,但是瞄见是月后,都很自然地马上摘下帽子点头打了个招呼,态度还显得有点毕恭毕敬。作为回礼,只见走在跟前的月也愉快地向他们挥了挥手。不懂是不是我的多心,感觉上当那两名剧院保安发觉我是夥同月一起到来的同伴时,他们瞄着我打量的眼神显得有点狐疑,大概就象是逛动物园时如果看到狼圈里有几只羔羊在愉快地闲遛着的那种错愕眼神吧。对于这,月并没有多加理会,月只管领着我以熟稔的步伐经过售票窗口后再从旁边的回旋式楼梯拾级而上。其间,我偷偷回过头去打量了一下两名保安的影子,毫无疑问,他们也是吸血鬼。

我们沿着辅陈着绣有玫瑰花瓣图案的深红色地毯梯极登上三楼后,再沿着回廊的走道住剧院深处走去,一路上月没有说话,我们也再也没有遇上任何人,空气象死去一般寂静。我在月身后大概一米处殷殷尾随,经过昏暗处,月的裙裾起伏摇曳,恍惚中,象一抹飘浮前行的幽灵,可是事实是,我却清楚知道,走在前面的月虽然不是什么幽灵,却是一名如假包换的吸血鬼,当我在胡思乱想着吸血鬼死后是否会变成幽灵的问题时,我们已经来到了走廊的尽头,等待在走廊尽头的是一堵绪红色的房门,月不缓不急地打开手提包后从内里拿出一把长柄的银色钥匙插进门孔里扭开了门锁。房门被打开后,内里显得一片黝暗,月步进内里后随既揿亮了墙上的灯。本来黑暗的房间顿时豁然一亮,尾随着月步进房里的我目光逡巡了一遍室内的陈设环境后,发现房间中央放置了一具庞大但不知名的机器,机器本身连接着有着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电线插座和机器控制台。从处观来猜测,直觉告诉我那是一间映室兼控制台的房间,因为从机器连接着一台电脑和一端突出的镜头上来猜测,应该是投射影 象的投射口,除此以外,房中四面墙体中,除了三面的墙身是实心墙外,其中一面则是镶有大面积玻璃的墙身,就象是为了让什么光影透过或观察作用而特意设计的。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挨近玻璃墙面往下一看,果然可以看见底下编排整齐的观众席和正下方的大银幕。我转过身后,发现月带着似笑非笑地站在门旁盯着我看,神情就象有奖猜迷游戏中的主持人,估算着参赛者将会向她发问一些可以得到提示的问题,眼神散发着期待和嗳味。

“所谓的日间代理人就是指电影放映员吗?”我带着不解地问。

听了我猜测的答案,月缓缓地走到大玻璃窗前,动作轻盈地把双手按在玻璃上凝视着前下方的剧场幽幽地说,“羊男先生只猜对了一部分,因为放映电影只是我作为日间代理人的其中一部分工作,实际的情形是,我还必须负责制作在这里放映的电影。”

想起当天在广场上拍摄的月,我顿时恍然大悟。“那天我在广场上遇见月时,月就是在拍摄供在这里放映的电影吗?”
月转过头来望着我点了点头说。“是的。”

“可是为什么要拍摄游客们在广场的活动呢?”我仍然不解地继续问道。
话刚说完,不期然,底下的剧场灯光突然被调亮了。

只见月看了看表后,脸上带着歉意地向我说道。“很抱歉呀,因为要开始工作了,关于羊男先生的种种疑问,如我之前所说,我想还是请羊男先生看了电影后再解说会比较明白。”
话说完,月嘱我把工作袋交给她后就在玻璃墙面下的机器和电脑桌前自顾坐下开始忙碌起来。只见月稔熟地一一把机器开启操作,寂静的空气中顿时充斥低沉的鸣鸣机器操作声,当月压下了某个按钮后,轻快的音乐象拧开水龙头时突然涌出的自来水一样充斥流泻了一室,音乐显然是连接底下剧场的同一音响。见月如此忙碌,我总不能象傻瓜一样站着,只好拉开一张在室内放置的椅子在月身旁的方位坐下,虽然坐下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控制台以上的透明玻璃部分把底下的剧场情况看的一览无遗。除此之外,我发觉透过机器上的几个小荧幕,其实也可以从不同的方位的把底下观众席的情况看得更加仔细,不一会,我惊奇地发现,底下的剧场居然已经陆陆续续地有观众步进场内来了。在橙黄的灯光映照下,来观看电影的男男女女形形色色,有老人,有小孩,但是他们普偏上都有着一样共同点:每一个人,都象赴一场盛大的百老汇歌剧演出的贵宾群观众,穿着打份都显得华丽璀璨和高贵得体,从我们所在的控制台往下看,大多数的女性喜欢穿着一袭带有滚丝镭边的曳地长裾,头上梳妆着雍容华贵的发髻,肩上配衬一条总是优稚得体的披巾。男性则穿着一套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都是剪裁得无可挑剔的西式礼服, 悠扬的音乐声中,男士们脚下踏着擦得铠亮的皮鞋,右手轻挽着女伴的手或轻揽着她们的腰身漫步踏入剧院。刹那间,心里有点迷惘,因为为了看一出电影而作出如此隆重的打扮,好象太过于隆重其事了吧。

当我的目光移向机器上荧幕的画面时,我顿时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些底下的观众其实都是吸血鬼。

荧幕上,华贵的衣着依然在摇晃,可是都映不出主人们的脸孔和肢体。
这是一出只放映给吸血鬼看的电影。

吸血鬼们一如平常电影院开场前的观众们,男男女女都跟身旁的友人低声交谈着,伴着轻快的背景音乐,剧场里弥漫着象昆虫振动翼羽般的一连连嗡嗡声。放映时间前的五分钟,月忙着做最后一轮的放映前检查,因为用的是数码技术,并没有胶卷机器体积的粗硕累赘,月所要做的其实只是确保剪接完成的电影档案安妥稳当地插入机器的读取卡匣里、确认所有讯号线都正确地接上了应有的连接口、确定机器各部件运作的显示灯都显示正常的运作状态。虽说并不是困难复杂的工作,可是月并没有因此显得松弛,月在做着检查机器的样子就象教堂里带领人们做礼拜的牧师一样虔诚,并不会因为教堂里的教徒有所增减而有着不一样的虔诚度,我甚至怀疑,如果这时有一辆卡车撞进室里来,月会依然坚持做完检查机器的工作才去检查卡车司机的伤亡情况。最后月转动了一会儿放映器的镜头,确保它们都锁定在能投射最完美影象的位置上后,月的神情才开始显得不再那么凝重。当时钟的指针准确地搭在十一点半的位置时,剧院里的灯光开始暗了下来,同一时间,月迅速地以同步的速度按下了播映的按钮,当第一个画面被投影机投射在银幕上时,观众都象事前已经约定好了般,都停止了交谈,剧院里顿时变得哑雀无声,充满了期待意味的静默充斥了整个剧院。

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可是待荧幕的影象出来后,看了一会,我还是感觉了如被不知那里飞过来的棒球给击中般一样不措手不及。因为,发现月播映出来的影片不是什么有着故事性的电影,所谓的“电影”,其实都是月在柏林日间所拍摄的城市活动短片剪接,影片叙事缺乏连贯性,画面有时是一位老人牵着一条狗在看起来象柏林蒂尔公园的地方散步、有时是一辆大卡车在繁忙的街道上驶过、有时是一对情侣在阳光下的喷泉旁拥吻、有时是年青游客们在柏林国会大厦的玻璃圆形圆顶大声嘻闹的情景。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拍摄镜头显示的都是在阳光普照场景下的户外活动。

如然如此,令我讶异的是,几乎所有观众席中的吸血鬼们都看得如痴如醉,其中不少还眼泛泪光,显得心情激动,有者更甚的是边看边已偷偷拭泪。我转头望向月,月竟然以一副处之泰然的表情向我点了点头示意着她已准备好解答我满腔的疑问。

“这是……哪…为什么……”我不自觉地抬起了手,想要发问一些问题,可是由于想要问的问题太多,一时之间我反倒混乱得不懂该从何问起。

就在这个时候,月向我摆了摆手,象是已经明白我想要发问的问题是什么而示意我不必再多说。“原来是这样,羊男先生,不介意的话,还是让我来先作说明吧。”

月指了指从左上荧幕里坐在第六排前座左手算起第三位的观众说道。“羊男先生,从荧幕上虽然看不见脸孔,可是如果直接往下看的话,请问您可以看见这座位上坐的是一位秃发老先生吗?”
我透过玻璃墙依循月所指的方位往底下看去,果然看见了一名头发已秃得光亮的老者坐在月所指的位置,于是我点了点头表示可以。

“那是名叫罗的斯拉夫人,在成为吸血鬼前,是名在塞尔维亚的农夫,本来跟家人生活在农村里,生活虽然说不上富裕,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罗跟我说,在他生命中所看过最漂亮的颜色就是看见亲手栽种的麦穗成熟时在秋季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的金黄色光茫;而生活中最美丽的画面就是在落日的余辉中看见倚在家门前守候着自己从劳作归来时的妻子。可是随着1914年6月8日在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声响起,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费斐迪南大公和其夫人在那儿遇刺身亡后,所异致的世界第一次大战把罗生活中最美丽的颜色和画面夺去了,蔓延的战火摧毁了它的村庄农田,妻子小孩都很不幸地死于德军和俄军交战的流弹下。”

月的话虽然完全都听明白了,可是只是徒然增加了心里的迷惘,因为仍然不明白,罗的故事与月的工作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没再对罗的故事再多做补说,只听月紧接着说道。“哪现在请羊男先生再看看从在左后后座位算起第三排的那个小女孩。”我再次疑神往下看去,得确,在那一带的观众座里坐有一名象是只有十岁模样的白人小女孩。

月没等我回过神来已经开始解说。“那是位名叫丽的吸血鬼,羊男别被她小女孩的外貌所迷惑喔,自罗马时代开始,丽已经独自生活了过千年的岁月,是我们吸血鬼中的元老级前辈呢。说起来也真令人悲伤呀,丽本来在生活在有着十个兄弟姐妹的家庭里,十岁那年,村里发生了鼠疫,村里的人一批一批的生病,倒下,死去。丽的父母亲只好带着她们兄弟姐妹十人随着村人徒步往数百里外的地区迁移,不幸的是在离开村庄后的第二天,丽被发觉已经染病了,高烧和无尽止的腹泻,引起迁移民众的恐慌。”

“但是在我继续往下说之前,想请问,羊男先生生命里有过最期盼的东西是什么呢?”

听了月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不禁楞了一下,虽然不明白月为何会如此问道,可是心里还是禁不住试图回想,自己生命中曾经最期盼的事情是什么呢?是大学先修班会考放榜时能让我进入优秀大学的优越成绩吗?还是中学时代与初恋女孩的第一个亲吻?是应征一分梦寐以求工作后主管的回应电话吗?或是买了奖券后,开彩日时检查开彩成绩的一刻?还是,所谓最期盼的事情其实还没有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想到这里,心情不禁有一种往深处掉下去的感觉,不是吗?一艘船如果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了一划夜后,连自己追遂着前进的指标是太阳或是月亮也分不清楚的话,不是应该感到沮丧吗?但是实在想不出确实的答案,所以只好苦笑着向月摇了摇头以示不能肯定。
“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唉,没错,这可是丽亲口告诉我那时她被遗弃在森林里后唯一期盼的事情!”月叹了一口气后接着说:“鼠疫是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来说,其实染上了鼠疫其实也等同被判上了死刑,我想月的母亲也是在别无选择下所做的决定吧,一个孩子的命或九个孩子的性命,生命选择的方向有时的确就是取决于数量。跟据丽的描叙,在一个抬头就是满天星星的野地里,母亲悲疼地含着眼泪在丽的发际上别上了一朵野地里采撷到的野菊花后抱着奄奄一息的她去到森林深处,把丽安置在一棵大树下后,母亲在丽的身边放置了一个面包和一袋食水后哽咽着哄着丽入睡说:“丽好好地在这里睡上一觉。待天亮以后,妈妈再陪丽到野地里采一篮匡的野菊花给丽编织一顶花冠。”可是待丽醒过来后,身旁再也找不着母亲的身影,住后的三天里,丽独自一人躺在野地里,看着天上的太阳落下月亮升起,再从月亮消去,太阳再次升起,周而复始的三个月升月落,日升日落后,母亲却依然没有回来,可是因为母亲的一番话,所以每当天微亮的时候,也就是丽最期盼的时刻,心里想着天要亮了,母亲就要回来了,所以要是睡着的话就看不见回来帮她织漂亮花冠的母亲了,可能是因为丽仍抱着这样的信念,本来己经气若游丝的丽居然奇迹地熬到了第三天的晚上,也是丽命不该绝,就在第三天的夜里,当丽最后一丝意识就要消失的时候,侥幸刚好被我们路过的王发现了丽,之后的事,月不说,我想羊男先生也应该猜想得到了。”

(未完待续)

P/S: 嘻嘻,欢迎请继续耐心收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