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8, 2006
真相(一)
日前有蓝玫瑰Emily一网友询问本人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来度思前作《金钢》一文中的十八个问题。看来实有质疑此文非本人以一人之力来完成之嫌。唉,看来Double A Paper还是包不住火,在这里,我也只好将全部事实的真相和盘托出。(特此澄清,本人并非特意替Double A 公司替卖广告,实在是前人发明此句时并不知道后世已经有一种铝箔纸真的可以包得住火了,所以有必要以Double A Paper来说明是白纸,以免有人认为我所写的东西不实事求是!Double A Paper, No Jam!啊!。。哈!刚才只是打字时打错了几个字,看文章不用太在意小节,没事,请续继往下看。)
说来惭愧,《金钢》一文的创作,确实如果只凭小弟一人之才,就算牺牲每晚追看大长今的时间来苦苦思索,也想不出如此声势浩大的十八大疑点。事实的真相是小弟在创作此文时,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各方有力“人”士的仗义相助才得以顺利完成的, 蓝玫瑰Emily网友只凭珠丝马迹就能看破此点,证明应是才思敏捷、眼力锐利、知识渊博、出类拔粹、万中无一,后生可畏、容貌出众、沈鱼落雁、羞花闭月、王朝马汉、东方不败之辈。只能说,小弟对你的敬佩之情真的是犹如滔滔Teh Tarik般的巴生河水,连绵不绝。
话说当日小弟看了电影后,提笔欲书,无奈几番回思,戏中情节总有猜度不明或记忆不全之处。无奈之下,只好拨了个电话给寓居在新加坡动物园的人猿讨教,想他本着同族相近的关糸,应该会比较了解《金钢》一戏中的内涵和谬误。
不料隔着手提电话通话的他却说为了抗议新加坡电影院近年来每年提高电影票价,所以从半年前开始他就已经罢看电影院放映的电影了,因此他也未看过《金钢》一片,不能回答我的疑问,正在我大失所望之际,他却告诉我住在他隔壁再隔壁再左边再右边笼子里的大猩猩是他表哥,前天动物园放他一天假时听他说要去JB shopping和买翻版DVD电影来看,所以很可能已经看了《金钢》一片。我听了当场喜出望外,忙向他要了他表哥大猩猩的电话,可是在我们结束通话前,人猿兄却叮嘱我事情可能没有这么顺利,除了因为他表哥生性龟毛之外,也因为最近动物园管理层为了提高动物园的盈利,无视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一直以来的抗议,正在商议要大猩猩也象人猿一样去陪游客们同桌进餐,所以大猩猩正为即将要增加的工作量气在头上,再加上新加坡政府近年来一再调低雇主为雇员付的公绩金(CPF)缴交率,大猩猩也为了这无疑帮动物园变相削减员工工资的政策一直心情低落,所以可能会对我不理不睬。
无论如何,为了要向广大观众揭发Peter Jackson污辱观众智彗的卑劣手段,我抱着舍身取义的精神,决定追查下去。我鼓起勇气拨通了大猩猩的电话,道明我找他的用意后,大猩猩承认他已在JB City square 的戏院看了《金钢》,可是正如人猿所说,大猩猩心情不佳,结果特意要勺难我,说是我要能通过他三个考验,他才会跟我讨论《金钢》的剧情,我听说不是火杯的考验(Goblet of fire)后才松了一口气。
第一项考验是要我跟乌龟赛跑,我想起以前乌龟曾经有跑赢兔子的记录,觉得跟它跑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于是我问大猩猩能不能换其他对手,大猩猩无所谓地说:“没问题,哪你也可以选择跟那边的美洲豹跑。”我望望另一边正在对我张牙舞爪的成年美洲豹后,转头对大猩猩说:“为了证明我比较喜欢有挑战性的竞赛,我选择乌龟。”
接下来的考验分别是要跟蚂蚁摔跤和跟鹦鹉斗唱rap,结果在我歇尽全力跟他们比赛之下,最后终于在电视观众投选下侥幸胜出。
。。。。。。。。。。。。。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Tuesday, March 21, 2006
中欧五国记-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三)

三条通道,三种画面,三种心情。
它们分别代表了象征着犹太人命运的流放之路(Axis of exile),屠族之路(Axis of Holocaust)和未来之路(Axis of Continuity)。
沿着流放之路前行,我被引领到一个露天的流放花园(Garden of exile),说是花园,却尽显苍凉之意,这里不设灯光,不见花卉,凭藉微弱的星光,

回转到另一个方向的屠族之路,路的尽头是个没有出路的封闭空间,也是个高高耸起的朝天高塔。高塔也露天,也不设照明,也对的,连生命的火焰也灭了,还要灯光来做啥?高塔朝天怒吼,仿佛在质问着天?也对的,当它的子民象蝼蚁猪狗般被屠杀时,天又做了什么?高塔里空空荡荡,参观的人内心也空空荡荡,人不作声,就是一片梦魇一般的死寂。因为幽暗,撞进来的幢幢人影,都幻化成无数环跷不愿散去的冤魂,他们不甘心啊!送进营里时,他们仍旧相信还有明天。只是后来,毒气下来了,也就什么也没有了,那些逗过的小手,那些吻过的嘴唇,那些微笑的脸。
未来之路则是真正通向展览馆的走道。来到尽头,前方是一连迭耸飞起来的梯级,把游客引向地面层、一楼和二楼的展览厅。展览厅的空间设计得迂回曲折,空间与空间之间有着一种连贯又分离的感觉。往往转过一个拐角,虽是另一章全新的展览品天地,但是透过挑空的楼层与室内装横设计的连贯性,某一段的展览厅总是能与邻里的空间抱持一种对话与沟通的互动感。如此余韵袅袅的格局设计,展出品的摆设方案也应记一功。
《犹》馆内的馆藏非常丰富和有历史价值,展出品对于犹太人的文化历史,社会习俗和大屠杀事件都作了详尽的介绍与解说,如果一个人肯花上一天时间在馆里浸泡,我相信他“出关”后,已能当半个犹太专家。除了传统上把物件置放于玻璃柜里展出的方式,《犹》馆也用了很

逛着逛着,瞧见一架机器前竟然络绎不绝围了好些人,知道一定有好东西,趋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让你把银币投进去的机器,之后再使力转动机器的把手,就能把你的银币辗造出一枚椭圆形的《犹》馆记念币,但是只限五分钱的欧币。刚好我身上没有,赶忙象发现新大陆一样跑去告诉Thomas和Quence,也问他们可有五分欧币。遗憾的是他们也没有。真是气煞!所以奉劝要去《犹》馆的朋友,进馆之前要准奋一些五分的欧币噢!(六月,记下了吧?)

虽说这些虚空的“展览厅”并不开放给游客参观,却还是有一个在处在尾端被称为记忆的空间

看了几处揭示死亡和人类受难的收藏空间,心中不免戚戚。可是Libeskind没把这些展览厅作为主要展示馆的用意是可以猜测的。Libeskind设计这《犹》馆的主要用意不是要游客步进馆内后,看着他把犹太人身上一块一块的血肉切割下来抛向游客后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向他们申诉犹太人是曾经如此悲惨地刍狗求存,纳粹帝国是曾经如此地灭绝天良。《犹》馆这建筑,Libeskind 是要人们来了,记住了,明白了,忘掉了,再向前走。因为心怀仇恨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犹》馆内更着重的其实是向世人展示,在德国历史上,犹太民族曾展现的卓越学术或政经方面的成就。馆内展示的文物间接地表扬了犹太民族无论是在德国历史

把Axis of Continuity译成“未来之路”,而不是“延续之路”,原因是:生命能自信地延续下去,才有未来。
Tuesday, March 14, 2006
中欧五国记-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二)

要说犹太人博物馆不得不提什么是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因为这《犹》馆就是建筑学上解构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要是我依照学术书上照本宣科地跟你解说什么是解构主义的话,我保证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正在听着一名精神病患在梦游时说的梦呓。因为解构主义其实就是从哲学中演化而来的一种最新建筑学说。
真要了解什么是解构主义,我认为必须先明白什么是独孤九剑。啊。。啊。。!先别砸我鸡蛋!人家真是一本正经地在讲的!
听好!如果我们检阅建筑学风格在建筑史上的发展,其实跟金庸所描述的武学境界有异典同工之妙和可以互相借镜之处。金庸作品里,一个学剑的剑客,必须从最基本的简单招式一招一式扎实地学起,熟练后才进而修习招式繁复的上乘剑法。可是当练臻一流高手境界时,平平凡凡的剑招也能使成威力奇大的绝招了,杨过使的玄铁重剑就是有着这种返璞归真境界的威力。可是要再更上一层楼,那就是令孤冲的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



即然全然没有模式可循,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任何人只要随便乱建一通就可称自己为解构主义的大师。呵呵,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解构主义的世界里,我们还是可以辩识出这些型象各异,惊世骇俗的建筑还是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字:型(酷)!所以如果你建出来的解构主义一点也没有令人惊艳的感觉,我们不会它为解构主义作品,但是对于这种作品,我们对它们还是有一个别的称呼,那就是:拉毕斯主义!没听过吗?出处是英语的“rubbish〔拉毕斯〕”,义译就是垃圾!要是阿猫阿狗拿剑随便乱挥就可以当成独狐九剑来使的话?哪我们还需要大师吗?
呵呵,上一段纯粹是本人自身领会的一番玩话,真要续继探讨什么是成功的解构主义,我的柏林游记会变成建筑论文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点书吧。

在柏林时认识了两位从香港来欧洲念书的男女,男的叫Thomas,女的叫Quence。我在柏林东闯西闯的几天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跟他们结伴同行的。所以去犹太人博物宫时我们也是一起的。印象中,欧洲的博物馆一星期里,都会有一天的闭馆时间是比较晚的,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博物馆延长闭馆时间的晚上。但是建议要去的朋友,请尽量选择白天吧,因为镶嵌着金属锌片的建筑物外墙,在白天的日照下看来了,会银亮皑皑,配上蓝天白云,好看多了。我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 ,因为待Thomas 和Quence离开柏林后,我自己找了一天在白天又跑去看了一次。(哈哈,Quence你听了不要羡慕呵!)

《犹》馆的进门是一栋巴洛克式的旧建筑,这旧建筑的前身其实是柏林博物馆。话说 Libeskind设计《犹》馆时,本来只是作为在原地的旧柏林博物馆的一个扩建项目,可是设计出来后,却喧宾夺主,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主要卖点。柏林博物馆眼见引狼入室之下大势已去,也就索性另迁他处另起灶炉了,结果整栋旧建筑也就被拼入《犹》馆的版图里。旧建筑物和新建筑物之间,只靠一条埋藏在地面下的通道衔接。不知底蕴的人还可能把两座建筑物看成毫不相干的个体。把旧柏林博物馆改建成《犹》馆的正门入口,还有一层意识上的玩味:要了解犹太人的历史,就必须正视柏林的历史。
但是在我们买了票要进内参观时,却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小插曲。话说《犹》馆的保安严苛,所有参观人客的随身行李都必须通过“X”光检验。刚好我随身带了一卷感光度SO1600的负片胶卷,我知道保安的X光检验器虽然对感光度低的胶卷不会产生影响,可是只限于ISO800以下的胶卷。一般上通关时,只要我跟海关人员解说,感光度高的胶卷都能获得通融,不须经X光检验。
小学课本里曾读过一篇“狼来了”的课文,主题是教导做人要诚实不可以说谎,我想这课文对我的人生真是贻害不浅。小学时候,校长的太太打电话来问我校长和秘书在学校是否举止很亲密?我据实回答说是,结果隔天莫名其妙地挨了父母一顿臭骂。中学时代考了驾照后开着车子在路上被交警拦下问我刚才的交通灯是什么颜色?我据实回答说是红色,他点头说很好之后给了我一张罚单。大学时代,讲师问我呈交上去的作业有一部分是不是抄某某同学的?我据实回答说是,结果他给了我一个“D”。后来交了一个女朋友,她问我如果我妈妈和她一起掉进河里,我是不是会先救起我妈妈?我也据实回答说是,结果她连续三天没有给我好脸色看。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世人都不喜欢听真话。也请不要告诉我华盛顿当年勇敢承认是他把樱桃树砍倒后仍被夸奖为诚实的故事,那只是因为当时他父亲瞥见一脸凶相的华盛顿手里还紧握着利斧。所以为了培养出孩子们日后对于这世界的“正确”人生观,我恳请教育部把这两篇“误导”小孩心灵成长的文章从小学课本里删去。
轮候到我时,本来只要我不声张,把胶卷偷放进裤袋里,充当没事人一样混进去就能免生技节了。可是我那无可救药的毛病又犯了,一箱情愿地想着只要我向他说明,一定会获得坦白从宽的通融,结果当我出示胶卷向保安人员解说了之后,他却执意要我把胶卷放进X光检验器里,任我如何费尽口舌,他也无动于衷,还板起一副臭脸告诉我要是我不愿意通过检验,我大可以打道回府,博物馆不介意少我一个客人,我听了后当场勃然大怒,要不是眼见Thomas 和Quence 已经进去了,我肯定立马扭头就走,就在此时,后面的队伍因为我跟保安人员的争拗而越排越长,后面不耐烦的人群终于在后面起哄:“Just follow what they said!”,我听了无疑火上加油,当时真想马上吼喊回去:“Fxxx off, what do you all know about photography! ”可是冷静下来想想,总不能撇下Thomas 和Qunece在里面苦等,因为先进去了的他们看不见在外面发生的事情。内心挣扎一番后,只好屏着怒气无奈地把胶卷放进X光机器里去。这是德国人一丝不苛的民族性格第一次让我感到厌恶。
。。。。。。。。。。。。。。。。。。。。
(未完待续)
P/S:
1. 大卫之星(Star of David):又名所罗门的封印(Seal of Solomon),现是犹太文化和犹太教的象徵。
Tuesday, March 07, 2006
中欧五国记-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一)

福祸相系,殊不知,这正是命远之神日后为如凤凰浴火重生的柏林所写下的第一个楔子。可是在命运之神还没向世人揭示柏林在日后会为自己迎来辉煌的命运之前,它还是经历了一段峻寒的日子。

冥冥中,命运之神似乎对待每一样事物都很公平;某一时段时亏欠了你,就会在另一个时空对你作出补偿。
1989年11月9号,柏林终于在这个寒秋里等到了它的春天。因为,矗立了28年的柏林围墙在一连串戏剧性的政治事件发展下,在这一

届此,浴火重生的柏林已经往修成正果的方向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德国统一的数年后,充斥柏林天际线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工地重机吊臂,建筑工地五步一小场,十步一大场。柏林顿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

来自各地的建筑大师,象一群好玩的顽童撞进了一间可以让他们任意泼墨涂鸦的画室,任意挥洒。建筑大师们如Peter Eiseman、Daniel Libeskind和Frank’O. Gehry等一一迫不及待地在这个“建筑工地”上插上了标示着他们独树一帜的建筑作品。所以要说今日的柏林,不能不说建筑。柏林市内,由2711根钢筋水泥柱组成的犹太人大屠杀记念广场(Holocaust memorial)、世界上透明度最高的国会大厦(Reichstag)圆顶和晚上尽显妖魅炫华之能事的波兹坦广场(Potsdamer Platz)等。无一不打破了传统建筑的信条,带领人类进入充满建筑新体验的新建筑世纪。上海在三十年代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这时的柏林却被称为:“建筑家的乐园”。

近年来,随着这些风格强烈、创意十足、实验性高却充满魅力的现代建筑或规划项目的一一落成,今日的柏林宛如一个被施于魔法的城市,从一个颓败破落的佝偻身影摇身一变,赫然成为一个穿着前卫炫目并在天桥上搔首弄姿走着猫步的高极名模。建筑的影响力有时真的令人感觉不可思议。当年Frank’O. Gehry只在西班牙的一没落海港城市毕尔包鄂(Bilbao)设计了一栋引得众人不惜不远千里前来参观的古根汉(Guggenheim)博物馆就令得整个小城起死回生。现在众大师们联手在柏林这城市上发功,威力可想而知。分析家认为,依照柏林现今的蓬勃发展趋势来看,柏林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未来全球十大城市之一。
挟着人类新建筑的未来城市模式,横空出世般,柏林终于再一次登上了世界大都会的舞台。除了

作为一个学建筑的人,在我抵达柏林的寒夜,虽然气温冷得让我只能联想到自己是一条被宰杀后置放于冰箱顶层冰格里的鱼,可是当我双足踏上柏林土地的瞬间,我的血液却正在沸腾。
没有骗你,那时,柏林正在呼唤着我。
。。。。。。。。。。。。。
(未完待续)
Wednesday, March 01, 2006
书单
1.
书名:《我如何当著十亿人眼前强奸了郭靖》
书类:人物传记
作者:李哑朋
摘要:本书是作者自述自己如何作为一名弱智人士,通过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社会上努力奋斗,最后终于成为一名成功强奸犯的自传故事。
出版社:中国中央癫视智障人士协会出版社
2.
书名:《七天内征服发轮功》
书类:气功自学系列
作者:姜汁茗
摘要:据说此功法修练到最高境界,修练者可以发功使他人产生自焚现象;注意,是“他人 ”。
出版社:公安大队出版社
3.
书名:《我如何轻易赚取了我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
书类:理财致富
作者:中国省委级书记与众高官们合著
摘要:此书是为了向二十年前知名改革派已故作家-瞪小瓶所写的《先让一小部分人富起来》一书致敬而写的。本书也被看成它的延续篇。
出版社:农民出版社
4.
书名:《乌鸦之遗精书》
书类:自然科学研究
摘要:书里以乌类作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忠实地记录了一只乌鸦每晚与不同飞禽走兽交配的宝贵生态学资料。
作者:木子媚与酒丹合著
出版社:博客出版社
5.
书名:《芙蓉花开》
书类:花卉园艺
作者:附庸姐姐
摘要:依照本书的教导来悉心照顾你所种植的残花败柳,二十天后,你的残花败柳仍然看起来象残花败柳,神奇的地方是它们这时心理上会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朵出水芙蓉。
出版社:清花大学出版社
6.
书名:《黄牛企业的崛起》
书类:企管
作者:黄牛集团
摘要:本书阐述了黄牛集团成功的企业管理哲学。书中黄牛集团的总裁坦诚地指出,黄牛集团的营业额和净利能在这些年来一直保持二位数字的增长率,除了是其市场上的兢争对手跌倒局软弱无能以外,也因为集团一直秉持:“能给假票,绝不会给真票”的经营方计。本着服务社会民众的企业精神,集团总裁自豪地说:“我们总是能在春运紧张期间,提供车票给于那些买不着票回乡的群众们。”
出版社:民工出版社